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户县太平学校学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户县太平学校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与大家印象中山区学生家境都很贫困,与这一认知有所不同的是,在国家大力开发太平森林公园景区的带动下,一部分交通便利地区的山区人民办起了农家乐或销售一些旅游休闲品等,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他们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体会不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金钱的来之不易,导致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另一部分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基本靠走的人则选择了去繁华的大城市打拼赚钱,由于种种原因,不方便将孩子带在身边,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他们的孩子就成了大山里的守望者 ――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呵护”,[1] 又被爷爷奶奶溺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部分学生要么非常敏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要么蛮横、任性、自以为是。这两部分人的孩子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都极易成为学困生。还有一部分人也住在交通便利的山区,但他们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留在孩子身边,悉心照顾孩子,辅导孩子学习,这部分人的孩子大多是学优生,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又占少数,这就导致了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化严重,且学优生少、学困生多的现状。
二、初步尝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困生太差,所以过多地关注学困生,这样导致了学优生上课无所事事,从而过多地浪费了课堂时间。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即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此,作者一直很苦恼。在阅读《陶行知文集》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当时作为普及教育小先锋的“小先生制”是否也可以用于缩小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于是,在七年级共13人,其中学优生3人,特困生3人,中等生3人,中下等生3人这种实际情况下 ,将全班分成4个对子,3个学优生是“小先生” ,与3个特困生结成两人小对子,3个中等生和3个中下等生结成6人大对子,三个中等生是“小先生”。在自习课上,老师会提前给出预习提纲,留给学生预习时间,课堂上要求各对子先交流预习成果,原则上是“学生”讲,“小先生”负责补充、纠错、点评,各对子都统一意见后,进行全班汇报,各对子中的“学生”发言,发言后由其他对子进行纠错、补充及点评,最后老师强调本节课重点及易错点,在一节课的最后,由学生评选出本节课表现最出色的对子,作为其他对子学习的榜样。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小先生制”一方面使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保持充足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与自己能力相近者成为榜样的比较,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其自信心。[2]
“小先生制”进入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益匪浅。对“小先生”而言,由于他们与他们的“学生”相比,在学习成绩方面占优势,因而,在学习上,“学生”们对他们是真心信任的,这就使得“小先生”们的责任心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迫使“小先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己“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应地也就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及责任心。对“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在课堂上得到了“小先生”一对一的辅导,心理无形有了一种压力,俗话说:“压力产生动力”,所以他们学习的尽头十足,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明显好转了,进而学习能力增强了,相应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是必须要发言的,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久而久之,他们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小先生制”进入山区寄宿制学校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而且保证了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困生不断进步,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减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在小先生手里,知识是变成空气,人人得而呼吸;知识是变成甘泉,处处得其润泽”,作者也深刻体会到了陶先生所说的“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小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小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6555.html下一篇:语文识字教学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