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语用学概念。语用学来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orris)1938 年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一书中首先提出。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通俗地说,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关注使用语言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从说写者和听读者的不同角度以及相互关系上,研究人们的言语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并探求语境的种种功能,研究话语的种种言内之义和言外之义及其相应的条件。
(二)语境理论。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我们可以把语境分成“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上下文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情景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背景。
所有这些语境因素,在对言语行为发生影响时,是综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发生作用的若干因素综合起来,就成为某一语言片断的实际语境。
语境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制约功能、解释功能和生成功能。语境的制约功能,也有人称之为语境的制约功能。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参照系统,语境合理是判断言语的一个标准。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用得对不对,好不好,流畅不流畅,及至一篇文章在风格上成熟与否,其判断结论是以语境为依据的。语境的制约功能有时甚至表现在对一个看似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受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则能比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更有表现力。语境的解释功能,是指语境对言语意义的专一化,具体化。这种功能能排除与语法诸因素矛盾或不协调的意义,对歧义句做出指定性选择,从而实现言语的某一成分在具体言语活动中意义的唯一性。
语境的生成功能,即言语产生了语境,语境也可能生成新的言语。这种功能表现为一是创造一个新词,这个词语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成立,离开这个语境这个词语就不能成立。二是语义的生成,它可以使一个词语、句子、语言单位生成一般情况下没有的意义。
二、语用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语言,真正走进文本的关键就是对语境的把握。把握语境就是透过语言进入语境,依托语境学习语言。在对语境的把握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方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语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整体地感知,涵泳体察地领悟,有的放矢地拓展。正如章熊在《语言的运用和语境》一文中曾指出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使学生了解语言的运用和语境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语境是开启阅读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一)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属于一种外显性语境,指话语内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上文和下文构成的语言性的语境。上下文语境对话语意义的影响十分重要,也很直接。这种影响是话语之间互相联系的客观反映。人们的理解往往有意识地利用上下文语境的联系,去准确把握话语意义,这种“有意识”,是人们的语境策略之一。上下文语境是最接近我们以往经验的,也是语文老师最常使用的语境知识。
(二)文体语境。文体语境也是一种外显性语境。一个文本总会有不同的目的、任务,处于不同的时间、地点、场景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语用的外部因素要求文本使用的语言能适应不同的情况,自觉接受文体的制约。或言之,这种对语言形态的制约就是所谓的文体。文体本身便是一个综合的语境场
(三)作者语境。作者语境包括作者写作时的主客观环境因素。主观环境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倾向、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社会阅历等内在因素,客观环境即作品写作时的社会环境,包括写作的时间、地点、民间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这是解读作品时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四)读者语境。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样的课文,学生的理解常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就在于除了作品和作者的语境外,读者――学生本身也有自己的语境,包括个人阅历、性格爱好、道德文化修养以及读者所生活的时代特征等。读者语境如果与课文内及作者的语境相契合或大致接近,那么,理解作品就比较容易,反之就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障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