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引言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学、抽象性高、涉及面广、理论性与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实用性与普遍性,讲述的内容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电气工程领域实践问题的理论依据,是该专业必须教好与学好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过程中,要完善自身素质,尤其是提高电机学课程综合素质及表达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吃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目前我校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验室条件、学生人数和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安排不够合理,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因素,减弱了实践教学的地位,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实践教学来弥补理论知识,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联系难,遇到成套设备时无法操作,就业领域受到限制等问题。因此,深化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就尤为必要。
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各年级在校民汉班级进行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目前我院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意见虽然较好,满意度也较高,但实践教学的意见也较大。
一、现状分析
我校民族学生主要来源于南北疆偏远的农村和牧区,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用民语授课,汉语只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来学习。教学条件、文化背景、语言环境、教师素质等多种原因造成,基础教育薄弱、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高校录取理科成绩分数线,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1]。从2006年到2010年民族语学生入学成绩比同级汉语学生低120分以上,尤其是数理化成绩偏低[2]。进入我校以后再经过一年的汉语预科,第二年开始用汉语学习所有大学课程,可以讲民族学生是用非母语来接受大学期间的所有知识和学习大学期间的所有课程的。虽然预科期间学了专业汉语,强化了基础教育,但汉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知识量大、理论性较强的电机学等课程成绩不够理想。教育基础薄弱、教学方式的单调、理论与实践脱节、生产实习场地的限制等因素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综合素质与汉族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为此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吃苦精神,创造条件加强动手及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方法与对策
(一)改善教学方法
就实践教学的特点,针对民族学生的不适应和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教师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授变压器结构时采用了现场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或变电站进行教学。学生看到了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铁心、散热器,同时了解了铭牌上的电压、电流、绕组接法,使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讲授电机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时把模型带到课堂,旋转的电机来验证理论知识,巩固了对理论的理解,焕发了学习兴趣;加强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演示,既直观又生动,内容针对性强。电机不同运行状态下负载变化对各参数的影响和磁场问题利用了三维动画模拟演示,改变了粉笔、黑板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看录像把抽象的问题逐步简化,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实验课程,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掌握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组织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电路,分清各设备的作用,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阐述了自己对实验方案的不同意见,提出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环节,组织民族学生到电机厂参观实习。现场观看了电机的整个制造过程,熟悉绕组、铁心、绝缘等材料。实践环节,还增加了在实验室拆装异步电机内容。学生利用自己亲手维修的电机做实验,用测取的电压、电流、转速等数据来计算转矩、功率和效率,计算结果、温度与电机铭牌参数相比较判断电机的性能。这一方面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提高了民族学生的动手能力。
考试改革是电机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改过去考核学生只需完成相应实践报告的方法。在电机学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了一次实验考试,此考试成绩占了总评成绩的60%。考试时一人一组抽签答题,独立完成一个实验或2~3人一组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并回答实验的相关问题。安排了学生检查被考学生的实验线路和实验数据,并提出意见。
(二)精练课程内容
精练课程内容,并不是简单地把实践教学内容压缩,而是减少与专业课关系不太大的内容。同时利用参观、多媒体课件、看录像等方式把电机学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近年来在我院电机学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课程组针对民族学生编写了“电机学自学指导书”,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编写了“电机学实验指导书”。在教学内容上,按照专业课的需求修正了教学大纲。我院民族班新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电机学课程设了12个实验、对于28课时,占总学时的22%。对于与理论配套的实验课来说这课时很少,因此改革后改成了40学时,占总学时的29%。①
(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民族学生不善表达,这将是影响学生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大的障碍。而电机学课程从头讲到尾,学生则完全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缺少互动,缺少主动表达的机会。因此,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了全班学生对提出的主题进行发言,共同争论,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大胆去做。在众多同学面前提问、发言和辩论,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教师也达到了第二次备课的目的。 民族学生撰写书面报告能力也非常欠缺,这一点在作业、实验、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中都有体现,如存在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错别字过多的现象。为了提高撰写的能力,给了学生较多的撰写报告的机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文献。通过老师的批改、讲评和鼓励,学生的撰写表达能力有了较好的进步。
(四)锻炼学生吃苦精神
专业的生产实习都是安排在相关工业企业。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实习基地在八一钢铁公司,距离远。实习时间、车间噪音、高低温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机会。生产实践过程,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多,带队老师鼓励学生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或设备故障等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3]。这也是对民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过程,对民族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锻炼。
我校也鼓励民族学生实习时自己联系企业。联系过程中,为了获得实习的机会,学生与企业各方面的人员沟通和协调,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实习安排、住宿、生活等方面的所有问题提高了民族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将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学分制是对我国高校现行学分制的完善和补充。大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学习知识,而需要创新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创新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我校为了提高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学分以前的2分提高到6分。在实践环节增设了“机器人建模与控制创新设计实验”等创新课程,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自主创新的机会,这对培养民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开设专题讲座,讲述了国内外举办的机器人足球大赛、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过程和结果,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这一方面促进了民族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另一方面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了创造和创业能力。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设置项目、组建团队等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之风充盈了校园。
三、结束语
通过实施重点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使我校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设计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并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如:电机学理论课程笔试及格率达到了95%以上,实验课程成绩上升了20%,毕业设计环节民族学生的答辩及格率达到了100%。
电机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改善民族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学生自身调整学习方法外,学院也从自身的教育环节出发,不断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条件。教师把多种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电机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形成为社会培养适应性强、综合能力强、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品格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气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7723.html上一篇:西方经济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