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充分考虑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学生实际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 “够用、实用”为原则[2],以应用为目的,以培养技能为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整个课程内容按照环境监测项目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分成四大模块,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每个模块的教学实施均以若干具体的分析测试项目作为训练单元,项目难度逐级递增,在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渗透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将满足社会、个人和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设计融入教学当中。表1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模块项目设计的具体情况。
2 授课模式的转变
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虚拟了一个隶属某科学研究院的HKL分析测试中心,一直以来对社会承担各类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和检测等工作。教师是业务主管,负责新员工招聘培训和录用;班级学习委员是业务副主管,负责发放任务资料和收集各团队提交的报告;班级纪检委员是人事主管,负责新员工的考勤;学生是应聘者,5-6个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按照测试中心的组成部门设置岗位,每个成员分别担任项目负责人,质控人员,分析人员和仪器维护人员,各团队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每个团队在业务主管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利用四个月试用期的时间完成“目视比色法测定圭塘河中铬含量”等17个分析项目的方案制定,样品分析和分析报告。在这期间经过考核前两名的团队将被HKL分析测试中心正式录用,其中表现突出者可聘为项目总负责人。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模拟真实工作过程,按照制定分析方案――分析准备工作――分析测定工作――编制分析报告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3 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
3.1 以任务单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课前学习积极性。针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每堂课前都提前下发任务单,任务单上的问题涵括了该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讨论的知识点、拓展知识,需要学生课前完成并在课前的前一天提交老师批阅。通过这种形式,督促学生在平时能提前预习,并多种途径查阅资料,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以课堂PPT汇报为入口,提高学生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每个项目都以介绍一个到两个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各项目小组制作相关PPT材料,并在课堂上选取2个小组进行汇报,锻炼了学生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小组成员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3.3 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主要的任务转变为引导,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方法讨论[3]、集中教学[4]、趣味教学[5]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自己主动思考,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途径。
3.4 多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督促学生学习。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受到外界干扰比较多,学习的自觉性下降比较明显,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沟通的途径也比以前多了很多,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在课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课堂能延伸到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并且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建立《仪器分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能随时学习。
4 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本课程的考核体系由两块组成:一是过程考核;二是终结性考核。
学生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分80%+终结性评价分20%
①过程考核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操作结果、提问与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考核,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分=∑模块考核分×权重
模块考核分=∑项目考核分/项目数
②终结性考核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途径之一,以考查学生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后所达到的真实水平。考核方式采取期末理论闭卷考试考核。
5 小结
在《仪器分析》课程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明显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得到了加强,但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能力不足、理实一体教室硬件有待完善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7981.html上一篇:色彩――油画教学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