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理论的发展背景
功能目的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较实用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源于行为理论,其最初的倡导者为katherine Reiss.她于1971年首次将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纳入翻译研究之中。她的学生Vermeer在继承老师的理论的基础上,以交往理论为基础发展创立了翻译的目的论(Skopotheorie).
(二) 翻译的三个法则
1.目的性法则: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所决定的。也就说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2.连贯性法则: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就是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3.忠实性法则:指译文和原文之间应存在语际连贯一致。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和文本间的预期连贯,译者可以根据原文模仿或者创造,即忠实于原文,忠实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二、功能目的理论与商务翻译教材建设
个别商务英语翻译的教材在选取翻译练习材料上,常常不顾及文本类型,只看到材料中有个别有用的短语和表达就选作翻译材料,甚至技法和练习常常对不上号,或者将技法的讲解仅仅停留在句子的层面。从本质上讲,这些做法都没有脱离传统的句法和词法的翻译教学。商务英语翻译的材料不同于纯文学翻译,大多具有特定的功能,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翻译内容应充分与实际生活接轨,与时代保持同步。因此,我们应当明确选材的文本类型,材料应尽可能广泛的涉及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们采用的多是评点式、印象式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目前,大多数翻译教材都是英汉对照,要教师讲授已经有了参考译文的练习,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觉得不知道讲解该如何进行。此外,很少有翻译教材给出翻译练习的背景知识,也就是王建国(2004)所说的“缺乏语境”。而功能翻译理论使我们看到,以既定的语用效果作为评价学生译文的标准,则更具有客观性,因而更具有说服力,也使学生更加容易找到自身译文的不足。
三、功能目的论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信息和交际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商务英语文本和语篇涉及的类型较多,从文本类型上看,商务英语翻译可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因而在翻译教学中,应注重功能目的论对不同文本的指导意义。在学习和实践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侧重商务英语翻译的信息功能和交际功能。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过程中,要准确的再现“信息型”文本的信息,同时突出其功能性和交际性。这种实用型的教学模式是新型教学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实用型,将语言知识同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功能目的理论与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在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各种商务文本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英汉语言本质的认识及对两种语言使用规律的理解,更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务活动是在特定语言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跨文化交流。在国际商务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会不自觉的利用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和逻辑方式等来表达思想。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冲突或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双方的沟通可能就会受阻,甚至产生误解,最终影响商务活动的展开。所以,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一定要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我们应当努力寻找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最佳契合点,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商务背景知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最终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五、结语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本身是一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翻译理论基础,更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为了达到新时期下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翻译教学就必须以功能目的理论为指导,以完整、真实的原始材料为语料,把多元化翻译标准应用到不同文本类型的商务文本翻译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商务翻译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