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课堂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兼顾到课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经常以学习动机的形式出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应该是有吸引力的,并要结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水平,同时要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寓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例如:独立学院的学生主动性差,一旦发现课程学习有障碍,可能就会放弃,甚至缺课。到课率不高就成为了众多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常见的方法是点名,但是点名既耽误正常上课时间,频繁点名还会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反感,甚至产生更负面的效果。笔者利用VB制作的一个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系统,不仅可以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对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同学有警醒作用,而抽取学生姓名程序类似于抽奖或击鼓传花环节,学生会好奇谁会被抽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最重要的舍弃了传统的点名方法,因为在抽答问题的同时还起到随机点名的作用,让一些有心缺课的同学也会与有所忌惮。并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思考,VB程序也可以编写出有趣的抽奖程序,可应用于以后班级抽奖活动。
(二)引用趣味案例作为教学实例,加强课堂交流
课程教学其实是一种交流,既然是交流,就要让学生参与,师生合作。在VB案例教学中例举一些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趣味问题作为教学实例,可以使得相对枯燥的VB编程知识变得轻松而有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了解VB的广泛用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下表中例举了部分案例做参考。
二、实践理论紧密结合,分组学习
VB课程的要求一般是理论加实验1比1,由于教学人数多,上理论课的时候需要完成教学进度,不能对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而实验课上,编程基础较弱的学生也不少,任务布置下去,很多学生基础薄弱,使得任课老师需要手把手教学,收效甚微,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的差异,可以让学生们自行成立学习小组,并推选组内理解能力强,领导能力不错的学生为组长,以组为单位做实验,这个方法不仅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能让组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组长或其他成员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检查作业时也可以让组员自己根据贡献度来分配分值,讲究“人人参与”。在理论知识学习更成熟以后,还可以开展程序作业竞赛。如最快完成任务的组会得到嘉奖,成为学习典型,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师生和生生良好的互动,同时在课余还可以布置一些小型的综合项目来检查学生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VB更多的功能,处理更复杂的业务。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与核心。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都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00 06),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