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由于中考选拔,一些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上了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素质不高,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上课不礼貌,怪声怪调;食堂吃饭不排队,平时不问候老师,口气随意傲慢;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当,更有个别学生追求“个性”张扬,不遵守校规校纪,以自我为中心。由这些学生组成的班级,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中职有不少德育课,我认为德育教学对于的良好班级建设应该起到促进作用。以下我从班级学生价值观、集体协作和同学之间交往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让德育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学生价值观相结合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18岁,心智仍处在不成熟期,受外界影响波动大,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冲击。某些学生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某些学生知行脱节,对道德的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实际行动时却是另一种表现;有的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的满足,忽视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德育课作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贯彻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在行为规范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个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级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任务。
案例:
第一堂课,我刚推开教室门,一群油腔滑调的男同学就怪叫一声喊道:“老师,不要上礼仪课啊!讲台上有本漫画,就讲这个内容啊。哈哈……”于是全班同学都哄笑起来了。这时,我看到了一本成人色情漫画,就质问带头起哄的小王,小王却不以为意地回答:“反正,我觉得学习什么东西都是没有用的,礼仪也是纸上谈兵。”这时,我就利用教育机会,让他们进行一番讨论:
1.在学校学生和老师处不好,到社会上就容易和别人相处了么?
2.当前,同学们处于叛逆期,有些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个别人过分张扬个性,不遵守校规校纪,会不会给学校里的其他人造成伤害?有没有想过周围的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你们真的能做到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么?
讨论了几分钟,全班同学沉默了。那节课出奇的安静,尤其是小王同学,课后找过我,还送了封贺卡给我,表示他愿意信服我,礼仪课会好好听的。后来,再也没有发生学生不讲文明、群体起哄的情况。
分析与反思:
礼仪课,尤其是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某些中职生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非主流”的倾向。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中职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得到有效的排遣,有助于促进班风的建设,这比只是单纯地强调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好很多。因此,老师在上德育课的时候应当善于抓住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自发地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惭愧,变成“我要改”,而不是“要我改”。这样,德育课堂和纠正学生不良价值观相互结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集体协作相结合
随着网络、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中职生的交际有了更大的空间。同时,现在的中职学校流行家长式全方位管理,否定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某些学生协作能力差、责任感淡薄,但是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这是一个隐藏的危机。中职生由于行为习惯散漫,导致他们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显得懒懒散散,觉得事不关己。表面上看,好像没有太大影响,最多是让这些学生错过获得荣誉的机会,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不论是德育课老师,还是班主任,都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对待生活,积极培养协作能力。
案例:
学习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我觉得不只是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那么简单,而是要用例子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集体协作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可以用一些企业招聘员工时“协作能力强”的要求,或者一些因为缺乏集体协作能力,导致面试失败,以及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导致工作干不好而被开除的例子,让学生去感悟。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感觉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意义。
分析与反思:
中职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单薄,在班级中的协作差,主要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学生就业思想和告之学生就业情势的课程。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把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社会的大环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没有协作能力,对自己前途是有害的。引导学生了解团结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只有从现在做起,才能和团队合作好,从而不会错失良好的工作机会。通过这样的引导教育,班级的凝聚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学习风气影响最为强烈,一个班级如果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学习上就很容易形成助学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说:“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照、帮助,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可以说,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家庭和睦与否,对每一个成员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一旦有了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三、让德育课与学生交往相结合
有些中职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时时处处以“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如嫉妒、猜忌别人;拉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这些不当的交往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自己的心态,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如更加厌学、叛逆、自卑、自暴自弃,甚至得自闭症和抑郁症,对前途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班级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觉得头疼和惋惜。面对这样的情况,德育课的正面影响能够有效改善这些心理问题。
案例:
我班一个曾经获得南京市技能大赛的男生因为不善于沟通,暗恋同班女生被拒绝得了抑郁症。他每天靠吃药、输液过日子,实习也受到严重影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既为这个学生惋惜,同时希望其他学生能够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德育课上,我给大家播放了个新闻视频,讲述了因为和同学关系处不好,失恋导致学生轻生的案例。然后让大家讨论生命的意义,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后来,那名男生慢慢地走出了抑郁的阴影,脸上恢复了笑容,朋友也多了起来。
分析与反思:
德育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和别人交往。但是,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能好好和同学、老师相处,就失去了德育教育的意义。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就会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目标,友善地对待同学。这样,班级就会有凝聚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学生们懂得如何和别人沟通交往,很多矛盾就会自行解决。同时,如打架、斗殴、吸烟喝酒,与不良青年厮混这些不良行为就能有效地得到遏止。
总之,我们不能把德育教学当成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一门课,一定要把这门课深入地带进学生生活。尤其是班级管理,德育教学与它有直接联系。如果一个老师只通过班会和大道理,指望学生思想有很大的改变,是不会有理想的效果的。只有把德育教学的内涵和认知融入班级建设中,学生的价值观,集体凝聚力和同学们之间的交往才会接受正能量,管理好班级就会成为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