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三部创意曲,对于二部创意曲而言,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声部,有一只手要同时弹两个声部,而是在三个声部的运行中出现了和弦共鸣。这是巴洛克音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复调与和声的共存。在二部创意曲中也有这种现象,但三声部更明显。每个声部都是线性的旋律,但合在一起则出现了和声,而且是有功能序进的和声。
(一)二声部左右手双声部演奏,晋级为左手单声部右手双声部演奏:在巴赫二部创意曲中,主题和对题(双声部)由左右手分别演奏的,但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中,由于增加了一个声部,所以必然有一只手要独立演奏两声部(如NO.5谱例8,NO.8谱例9)
下面这首作品左手是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右手仿佛是二重唱。
这首作品三个声部的旋律线十分明显,像是男高音,女高音,女中音在合唱。
教学方法:这两首乐曲都是右手演奏两个声部,左手演奏一个声部,在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分手练习,尤其是右手的两个声部。练习初始可以先练习高声部,然后由左手弹奏中声部,使学生对主题有个明确的把握,然后再由右手同时演奏两个声部,一定要严格按照指法要求,弹好每个声部保持音应该保持的时值,多练习装饰音的演奏,例如第五首乐曲第2小节4、5指演奏高声部,中声部的bb音需要由2、1指演奏波音,4、5指同时需要保持相对时值,这样的演奏技巧是比较难的,需要每根手指都有独立性和协调性,在此类需要演奏颤音、波音的乐曲里,颤音和波音不要弹奏的太紧促,不要产生过于华丽的效果,在巴赫的作品中笔者认为保持自然古朴的效果为最佳。
(二)二部创意曲中主题在左右手衔接(或模仿)演奏,晋级为三部创意曲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的衔接(或模仿)演奏:在巴赫二部创意曲中,主题在高低声部中衔接进行或模仿进行是最常见的演奏技法,那么在三部创意曲中,这种演奏技术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度由高、中、低三个声部衔接演奏主题旋律。这种技术的紧急性体现在下列两种呈现出题的方式中:
1.高中低声部有相同主题
第1首三部创意曲是音阶性质的,首先主题动机出现在高声部,然后在中声部再现,最后到低声部演变为主题动机的倒置演奏。在演奏和教学的角度来看,三次主题的呈示是相同的,音乐的推动力的表现首先需要掌握的在不同声部主题出现时的力度变化,其次是和弦,纵向和声的变化。
在第12首三部创意曲中主题也是先后在高、中、低声部呈现。
教学方法:在这两首乐曲中主题都是相继在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出现,在教学生练习时,有两种练习方法:第一,可以采用我们在练习二部创意曲时的方法,就是先把主题从头到尾演奏一遍,加深对主题的印象,在整曲演奏时,无论主题出现在哪个声部,无论是由哪个手演奏,都能很快的捕捉到主题旋律,并在演奏时突出主题,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第二种就是分声部练习,先把高声部旋律单独练习,再练习中声部和低声部,这样在以后双手合奏时,学生对每个声部的旋律都有把握,在演奏时能兼顾三个声部的强弱对比和乐曲情绪的线条。
2. 高中低声部有不同主题
主题的对比性断连的写作特征在三部创意里得到晋级。
教学方法:这两首三部创意曲是15首创意曲中由3条不同旋律组成3个声部的乐曲①。在练习这两首乐曲时,可采用两种练习方法:左右手分练、三声部分练。第九首三部创意曲的难度较大变化音多、节奏复杂、有较多的强弱记号,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识谱准确,先把乐曲旋律分练熟练,再注意强弱记号,在分练的时候能尽可能细致的处理音色,这样在分练熟练之后,能够很快的双手合奏,事半功倍,提高练习效率。
3.二部创意曲中的双手衔接演奏,晋级到三部创意曲中某一声部需要双手衔接演奏。
在三部创意曲中,由于增加一个声部,所以在乐曲中通常有一个声部的演奏位置不固定,有时在左手,有时在右手,还有一个种特殊并且十分重要的情况,就是这一声部的旋律由两个手衔接演奏完成。NO.7第3小节到第5小节,主题动机在低声部出现,由左手右手衔接演奏完成(如谱例14)。NO.11里这种左右手衔接运用最多,如谱例中的第2小节、第9小节,都是中声部左右手衔接演奏主题动机(如谱例22)。
教学方法:这种演奏技巧在三部创意曲中常出现,这种技术对于演奏巴赫的平均律作品也十分重要。所以在演奏此类乐曲时,必须把左右手衔接的这几小节单独拿出来练习,左右手衔接要自然流畅,让听众在听觉上犹如一个手演奏,不能听出有中断或节奏的不稳,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强调,多让学生练习手指的独立性和协调性。
在三部创意曲中,也运用了很多二部创意曲中出现过的复调作品演奏技术,这里无法说这种研究技术是具有晋级性的,但却是在二部创意曲中的主要的、单一的演奏技术,在三部创意曲中得到了综合运用。
二、巴赫《创意曲集》对于演奏其他复调作品的基础性技术支撑
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中运用的核心技术,发展至巴赫《平均律曲集》中,对复调作品演奏技术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融合和统一。
在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第三首赋格曲、第七首前奏曲、第十一首前奏曲、第十二首前奏曲等等,都运用了分解和弦的技术。在平均律中有很多乐曲都出现了四声部、五声部的情况,所以在第五首赋格曲、第八首的前奏曲中都出现了柱状和弦的演奏,这种情况在二部三部创意曲中仅出现在结尾部分的情况较多。不仅仅是从分解和弦发展到多声部柱状和弦的运用,还有对装饰音的运用:在前文中提到的在两个手指演奏一个声部,其余三个手指需要演奏另一声部的颤音、波音、装饰音等,既要保持好音的时值,又要准确的演奏颤音等,能够在逻辑思维上对每个声部的旋律进行有理性的清晰的认识,又能从感性上对每个声部的演奏强弱对比、甚至到每个音之间长短强弱关系,音色的把握,情感的融入,这对每个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挑战。尤其是二部的核心技术在三部创意曲中综合运用,作为复调音乐的演奏技术支撑,对于演奏更为高级的复调作品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其重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一)触键。触键的变化是音色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手指与琴键接触的面积、速度决定了音色的尖锐和柔和。演奏巴赫的《创意曲》时,要以手的掌关节为发力根源,用指尖最敏感的部位触键,音色要干净、柔和。触键有很多方法,只有依靠耳朵鉴别,找出最适合的方法,才能演奏出最动听的音乐。对于触键的问题,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要清楚乐曲主题的性格,相应的对题或是其他声部的小动机要有用有层次感而清晰的对比演奏;其次,在弹奏乐曲时,每个乐句之间允许有微小的间隔,在练习初期可采用每个乐句的首个音符略微加重,而每个乐句最后一个因为略微缩短的方法,在熟练掌握之后可根据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进行调整。
(二)指法。指法问题是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的,在作者的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读谱时会忽略指法的选择,而选择适当的指法,既能充分保持长音的时值又能使弹奏变得方便。在巴赫创意曲中有很多指法的运用,如垫指、无声换指、同音换指、滑指等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乐谱所标注的指法,如果是净版乐谱,也不能放任学生自己随性练习,最好还是根据学生的演奏风格、手的大小、技术水平的不同,灵活选择指法,一旦选择好就要按照固定指法进行联系,切勿今天用一种指法,明天又用另一种。
(三)装饰音。装饰音在乐曲中的作用是使乐曲更丰富更有趣味。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中,装饰音的使用是一种突破,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在巴赫的作品中,装饰音的演奏非常重要,笔者在前文已经列举了几种装饰音的类型及演奏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最重要的是装饰音演奏的风格要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区分开,不要演奏的过于华丽轻浮,遵循朴实的原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听他人的演奏,比较各种优秀的演奏大师的风格作为参考,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四)辅助教材。在三部创意曲中,有很多乐曲的主题动机都是哈农式的――哈农钢琴练指法中的音符组合形式,教师在教学生练习创意曲时,首先可以配合《哈农钢琴练指法》对手指的独立性进行系统的训练,为在教学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练琴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变换乐曲速度、增加附点等方式来练习;其次就是监督学生经常复习演奏过的车尔尼练习曲,选取有代表性的和针对不同学生的技术难点弱点来选择;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音阶、琶音、分解和弦必须每天练习。
在创意曲的练习过程中,要兼顾多种演奏技术,对技术性乐句针对性练习,遵循练琴的十六字箴言:快慢快慢、分和分和、看背看背、零整零整,踏实练习终将收获成功。
三、结语
复调音乐作品结构复杂,声部之间相互交融、对比,充满张力,今天每每谈起复调钢琴音乐作品,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与巴赫的名字联系起来。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钢琴复调作品的学习,首先可从二部创意曲入手,准确判断主题对题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态变化,再根据本文所列举的十几种基本的技术进行加强训练,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再通过三部创意曲对这些技术进行整合,训练敏锐的听觉,提高手指的控制性,对音色、力度表现的准确性,使其纵向声部独立、横向线条完整所谓纵横交错是我们对《创意曲》的音效追求。在学习创意曲中,不仅仅是声部的交错,旋律线的流淌,也是和弦连接的进行。《创意曲集》对与学生了解复调作品的音乐特色,学习复调作品的创作手法,掌握它的演奏技巧及演奏规律是演奏高级复调音乐作品的准备及基础。演奏复调音乐作品需要训练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层次的思辨方式、听觉能力,大脑对手指的独立性控制也十分重要。只有坚持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复调音乐古朴、典雅的气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巴洛克音乐的最高成就及其独特艺术魅力。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谢华珍教授在其《关于<巴赫创意曲>》的教学视频中提出此观点。
②汉江大学学者景佳在其论文《如何演奏巴赫的<创意曲>》曾提到这几种指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