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美术课以特定的形式和内容熏陶,启发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对美的鉴赏和识别能力,能择美而从,择善而从。美术课以训练学生动眼、动脑、动手为中心,教师重在依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提供重要条件,启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自己的感受。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教材中易于引起兴趣的因素。精心选择,科学安排,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一、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我在美术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快乐的美术氛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放得开,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画,只要画得快乐,画得陶醉,画出自己的感觉,不管学生画得怎样,都给予肯定,表扬激励是我最常用的方法,即使是画得很差的画,我也能挑出优点来夸赞一番。
二、寓教于乐,增进教学的趣味性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了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这方面,我的一位外地同行给我启发很大。如她在自编教材《玩水画画》一课中,根据学生喜欢玩水的天性,用水作为美术表现的媒材,上课时,挽起袖子,双手往水里浸湿,然后不断变换手的动作和形态,在水泥操场上按印着――奇迹出现,水渍留下的痕迹,有的像张牙舞爪的大螃蟹,有的像昂首翘尾的大公鸡,有的像猫的脚迹,还有的像娃娃的脚丫等等,非常生动有趣。在表演示范后,学生们也都争着玩起来,有的用手印出了狮子的头、鸡冠花、蝴蝶等形象;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几次按印,进行组合构成,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形态。
三、感悟自然,提升审美的具象性
校外的美术活动既是对课堂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也是拓展学生眼界,丰富视觉审美经验,获得更多丰富的美术素养与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钟灵毓秀的自然山川中,在风格特异的民间艺术中……都是学生美育的宝贵资源。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最直接的美的感受,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经验,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要注重引导学生把体会艺术美和感受自然美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给自然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观察社会,体味生活,思考人生,从中辨别是非美丑,提高审美素养,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一旦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大自然建立审美关系,就会对其产生兴趣,主动从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寻找美的亮点,把作为劳动对象的大自然变成审美对象的艺术品。大自然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枯燥无味,视而不见,而是异彩纷呈。同时,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的感受,既可使个体情感与道德认识相结合,形成一定的认识习惯、理想信念,构成个体心理动力,又可锻炼学生的意志,坚持不懈地认识自然,喜欢自然,享受自然。
四、注重实践,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在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其技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程要求我们提供给学生从事美术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感受美,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性得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如我在教学《校园环境设计》的两节连堂课上,在第一节课里给学生展示了该校以前的校园环境资料图片,提出“我们了解昨天的学校,再让我们了解学校的今天,最后要设计学校的明天”这一课题,然后按学生的专长,能力等条件进行搭配,分为几个组到学校进行现场调查,要求各组(1)分工合理;(2)写出调查报告;(3)写出设计方案。并将该校现在的总体布局平面图发给各组作设计的依据。学生分组到校的各处进行较全面的认真调查,有的组还咨询了学校分管领导或老教师,我在整个调查活动中给予了启发和指导。在第一节课结束时各组写出了调查报告和总体布局的设计方案。在第二节课时,我就平面布局设计图怎样画,设计说明怎么写,建筑造型怎样画,各种图标怎样画,比例尺的计算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对话,答疑,并展示了相关的图例提供参考,启发学生思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走上社会的实用能力,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学习场所的变化,灵活运用,优化组合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有更强的生命活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104.html上一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美术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