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36-02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许多人学了多年英语,虽在笔试中得高分,却依然说不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听不懂英语广播节目,写不出流畅的应用文?这无疑显露了我们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而导致的“聋哑”英语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的交际,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恰恰可以反思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维果斯基、斯腾伯格、卡茨、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建构主义关注的焦点是认识的机制问题。皮亚杰说,“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新事物的建构机制问题一一认识的获得机制问题”,即关于“儿童认识什么,是如何认识,认识如何成长发展从一种不充分的,比较贫乏的认识,如何向在深度与广度都较为丰富的认识过渡的问题”。他认为,知识是在主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即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途径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这样才建构了知识,白身认知结构也得到了发展。同化(assimilation)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中来。顺化、顺应(accommodation)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平衡物(equi-libration):即同化与顺化中间的环节,即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可以说,个体的认知能力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地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而获得发展的。维果斯基、斯腾伯格、卡茨等人也对建构主义做出了新的探索。如果说皮亚杰更多的强调个体对新知识的创建,那么维果斯基则强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放在社会背景之中,侧重文化和语言等知识工具的传播;斯腾伯格、卡茨等人强调建构认知结构中个体的主动性及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尽管有所侧重、有所不同,但建构主义都认为:(1)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2)新的学习侬靠现有的理解;(3)社会性的互动促进学习;(4)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因此,建构主义的核心就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中,个体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恰恰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通过他人(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新知识和各种能力,因为情景、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四个要素。
二、传统教育观与建构主义观定义不同
传统教学观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在进行实际教学设计时,影响指导教学设计的教学观的因素主要有二个: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的丰富性。它们构成一个二维坐标,二个因素分别与传统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传统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以“教”为中心的。这种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严重弊病主要表现在:其一:英语学习环境比较单一:主要由教师、学生和课本组成,由于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教师被视为无所不知的“上帝”,而课本也几乎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圣经”。传统式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英语课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消化、理解老师所授内容,从而容易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由于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容易变成机械记忆书本单词、语法及练习答案的过程,从而割裂了学生新旧“图式”在知识建构中的联系,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性差异。由于一味倡导理解的标准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此外,传统教学法下的学习主要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封闭,不能获取协作学习的诸多重要的益处。总之,传统法容易培养学生盲目崇拜书本、迷信老师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对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推动了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各种特征,特别适合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二者若完美结合,定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当今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题
在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原有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而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促进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很多人在高考中得了高分,在大学过了四、六级,通过了考研、TOEFL、GRE这样难度大的考试,但实际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却很薄弱,听不懂英语电视、广播节目,到外企应聘、出国而试甚至听不懂提问,不能用地道、流畅的英语与人沟通,更有甚者连简单的个人的Re sume也不会填写,这种“聋哑英语”可以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一英语教学的误区,这说明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轻视交际能力,纵然应试技巧很高,也无法学到真正的活的英语,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应用才能体现语言的本质。这种普遍现象和误区的产生,有多方而的原因。 (二)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的产物。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片而追求升学率依然存在,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使学生每天沉浸在题海之中,重视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忽视口语、听力。进入大学,学生们要而对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TOEFL、GRE、GMAT这样难度大的考试,因此应付各种英语考试成了学生们的家常便饭。
2.英语教材的陈旧。比如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未实行之前,用的都是86年版本的老教材,高中的教材基本都是由课文组成,无对话、听力、写作部分,直1998年这套教材才结束了它的使命。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多年不变。
3.传统“填鸭式”英语教学方法仍很盛行。传统教法并不是不好,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语人才,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就会有它的局限性。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学生一上高一就走进了“课题一死记硬背一模拟一考试”的教学模式之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大讲语言知识,用汉语讲授英语教材,课后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词的区别,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的落后一定显示了教学手段的陈旧,现在许多学校在英语教学中仍旧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占统治地位。纵然有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很少问津,只是应付公开或上级的检查,偶一为之,真正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人并不多,能制作软件的人就更少了。
5.忽视英语教学法的科研。很多人认为英语水平高就行,不必懂教学法,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放弃教学法的科学研究,墨守陈规,乐道于白己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组织手段上的根本性转变只有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探究问题。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英语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
2.强调情境的真实性。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语言学习不能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割裂开来要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首先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语言,建构英语知识框架另一方而,自然真实的学习情境也促进学生的输出应用,使学生在应用中不断重组和优化知识结构
3.强调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个体探索和互动分享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尤其在目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统筹能力和协作精神,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人机合作就更有必要。4.强调多元文化的生态学习环境。现阶段的英语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实际的学习环境,还包括虚拟的学习环境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了教材多媒体化与学习资源全球化,英语教学设计则要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多元文化的生态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
5.注重能力培养。在多元文化的生态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学设计应当以语言知识构建和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实现终身学习。
五、结语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设计原则的讨论,希望能对课堂中的英语教学设计有所帮助。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建构者主动探索者,帮助和鼓励他们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从做中学;另一方而要相应地调整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帮促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设立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156.html上一篇:英语专业二外法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