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行为分析是一种交叉理论中的研究方法,涉及到现代生物学、经典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内容,是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一种具体行为分析之中,从而得出有效结论,作为后续工作的借鉴和指导。现代教育学中,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把行为分析引入到教育理论中,用这种研究方法来寻找提升教育效果的具体策略。具体而言,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包括教师的讲授行为和学生的参与行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导致了会出现不同的行为结果,这就需要现代教育工作者对这些不同的行为进行认真研究,从而寻找出一些内在规律,通过对具体个体的行为分析才寻找出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行为策略。
1 行为分析及其应用意义
行为分析主要是应用心理学、环境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的相关内容,对个体行为的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出不同环境、不同心理背景、不同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不同的行为,从而寻找出尽量产生正向行为的内在根源,进而争取食物朝着健康的发向发展,故此,行为分析在具体应用之中也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1 行为分析
行为分析理论主要由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构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被动的应答性反应。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在动机的驱动下做出的主动的操作性反应,其关键在于反应之后的强化。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是出自他主动自愿的选择性反应。可见,行为分析主要通过多种分析方法,由表及里,寻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结果的内在根源,根据源头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2 行为分析的实施意义
行为分析类似中医理论,重在根源分析,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对为什么会这种行为的内在根源和外在刺激都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出真正原因,得出彻底解决问题的答案。行为分析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提供的最新方法和技术,如先进观察、资料收集、个案分析、统计分析等为分析提供量化根据,以量化资料去说明各种社会关系的规律,从而避免了主观臆断及浮于空泛的定性议论,也加深了分析研究的可靠性、科学性。目前,这种分析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犯罪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之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教育学界有推广使用这种分析方法,以便提升教育效果。
2 课堂教学中引入行为分析的应用意义
课堂教学在总体上是一种授课行为,有教师的讲授行为和每位学生共同参与的个体行为,这种教学效果的提升,既需要重视对总体行为的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应加强对每个个体行为的研究,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
2.1 行为分析把中立立场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
以往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成绩优异的学生和班风学风建设成果显著的班级,然后象征性挑选几个差生,进行分析,帮助优秀学生更上一层楼,帮助少数后进生尽量提升成绩。行为分析则不分彼此、不分轻重,保持中立立场,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参与主体,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进行认真分析,得出详细的统计资料,进行教学总结。
2.2 行为分析把实证主义方法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
在教学中,行为分析可以突破单纯的以教学研究为主的实施方法,把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实证研究,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研究结论和实施经验,重视现场收集的一手资料,每个参与个体的信息资料都会被纳入统计数据之中,做到研究结论全面、具体、真实,在重视数量的基础上在考虑质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真实的结论。
2.3 行为分析把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任何质变都有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要分析质变,首先得分析产生质变的具体量变因素。行为分析重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重在研究引起教学效果发生质变的具体量变因素,只有关注每个学生个体都能提升学习兴趣才能在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表格、日常表现、课堂现状都有相应的统计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都收集起来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出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办法,只有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提高,这个班级的教学效果也能算真正得到了提高,行为分析的目的才算实现。
3 行为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行为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讲授很重要,但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更为重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表现,可以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种情形,行为分析理论便把这三种情形分为较好课堂行为、一般课堂行为和较差课堂行为。较好课堂行为是指遵守课堂秩序、合乎课堂规范的行为;一般课堂行为是指不宜在课堂上表现的行为;较差课堂行为是指对课堂秩序和课堂规范有破坏作用的行为。每节课堂上,这三种课堂行为都是混在一起的,行为分析法就需要教师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三类课堂行为的实施管理,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3.1 维持较好课堂行为
课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策略,使其能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重复出现,并逐渐精致化。教师应维持较好课堂行为,在具体行为中,不是每个学生天天都有良好表现,教师应发挥引导和鼓励作用,鼓励这部分学生时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其他同学的表率。
3.2 调整一般课堂行为
对于一般课堂行为,老师课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调整策略和教育策略,使这部分学生意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和无效性,并自觉地调整其行为,使其不当课堂行为逐渐向正当课堂行为转化。
3.3 改进较差课堂行为
对于较差课堂行为,如课堂上学生焦躁不安、课堂躁动、懒散或无所事事、骚扰或侵犯他人、擅自离开座位、低语或高声喧哗、说粗话侮辱教师或攻击教师等,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时要特谨慎采取策略,进行适度的批评指正,以教育为主、以批评为辅,矫正违规课堂行为,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多种学科思想内容在课堂上的集中展现。教师可以积极应用行为分析理论,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采取差别化管理策略,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圆满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250.html上一篇:提高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