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 做在课堂之前,备课与预习
课堂开始之前,教与学每一方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并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1.1 优化教学目标,明确预习任务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所应当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让学生明白究竟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终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教学目标冗杂或者缺失的情况,这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清楚重点在哪里,不了解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走到那里算那里,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在设置教育目标的时候,首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师只有吃透课程标准,了解好教学大方向才能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其次,认真的分析教材,教师要了解课程编写专家的意图,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才能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再次,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数量与质量,要使得学生既方便把握又不遗漏重点。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所谓有效的预习,就是不仅仅要求学生把课堂内容提前看一下, 而是要提出具体的任务与要求,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检查讲评,及时处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1.2 优化课堂设计,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设计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带动整个课堂的节奏,让学生全程保持较为旺盛的学习兴趣,唤醒每一个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会对教学设计并不重视,或者出现了一定的理解偏差,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缺少互动、教学手段单一、机械练习过多的现象。一个优秀的课堂设计应该象一首优美的音乐 一样,应该有轻重缓急,应该有起承转合,应该有它特有的节奏感,应该讲练结合,手脑并用,应该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转换与穿插,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同时,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体现学生能否在知识、能力、情感、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而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完美。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处理好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作用,把握课堂节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展现在课堂之中,内容与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恰当的整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1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在实际教学中,课本教学内容往往是多而全的,照本宣科、面面俱到的教学安排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恰当地拓展课外知识,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极大考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优化教学内容:(1)抓重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研读教材,概括出各部分的关键之处,并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其进行集中讨论与理解,设计重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设计恰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在单元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中也要再进一步体现重点。(2)把握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总有些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的内容,在面对这种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前做一些铺垫、简化工作,提醒学生难以理解是正常现象,不要有畏难情绪,从最简单的部分入手,循序渐进,化繁为简,对有些实在难懂的地方,实行分层要求,允许部分学生适可而止,并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难点的习题,以保证课堂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3)合理整编、增减教学内容。课本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往往是适用面广而针对性不强,根据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大胆整编处理教材,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的条例性与系统性,理顺各章节的知识脉络,分析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
2.2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显得过于简单,以至于没有达到理想的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往往时间很短便打断了学生的思路,甚至有些学生尚未明白讨论的内容或者还没有轮到开口的机会,这就使整个讨论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并未从中受益。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一个方面,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多学善思,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我们要在保持传统教育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更多更有效地的手段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比如: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利用辩论、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与竞争意识;利用表演、模仿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打破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3 了解在课堂之后,小结与反馈
如何在课堂教学之后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考察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很多时候,很多教师会认为反馈就是作业加考试。但这并不全面,课堂小结,课后讨论,课外活动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反馈手段,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兴趣出课堂。
3.1 课堂小结
许多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往往匆匆结束,尽管前面的设计很精彩,但是结尾的小瑕疵使得一堂课精彩有余,回味不足。比如有的老师会随便找一两个同学讲一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式会使小结成为机械性的重复,并且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留一两个趣味问题,推荐一两篇相关的拓展性文章等等,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从而也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进一步有效延伸。
3.2 课外活动
有需求的学习往往是最有效果的,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正是把需求点提供给学生。成立英语角、举办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亦或是精品欣赏、剧本表演都是不错的活动形式,要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让他们认识到学可以致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与追求,而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次好的课堂教学是艺术性与实践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但能展现教育者的育人水平,更能体现教育者人格魅力,只有把握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形式,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