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表示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针对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表态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发展的方向性调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各类高校尤其是本科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实践实习环节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设置偏弱的问题。使得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这也被认为是我国结构性就业难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未来对于高等学校来讲,如何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培养机制,适应教育部提出的转型要求,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显得格外重要。其实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针对高等教育培养机制已经提出过相应的指导意见,《刚要》指出高校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将实验室建设、科研活动与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搭建一个多层次的实践实习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解决当前本科教育培养体制薄弱环节的有效方法。
多层次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以笔者所在院系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信管专业被授予管理学学位,同时课程体系中会有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课程,属于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而信息工程专业则被授予工学学位,课程培养方案中包含了若干信息科学类课程。结合所在学校特色,信息安全类课程在两者的培养方案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要在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组成上探索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最佳结合点,改革原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实践实习等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组织方式。本文重点将就如何设定多层次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简述己见。
1 修订课程培养大纲,提高实验环节比重,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环节是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大学学习目标,确定未来职业方向都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实际操作,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信息类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开设的专业课存在深度不够,全而不精的情况。学生在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实验课时安排较少,即使已经开设的上机实验也存在内容不饱满、安排松散的情况。上机实验只是单纯的按部就班的依步骤进行,无法发挥自主创新意识,上机过程“形同虚设”、“达不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以下几点:一是每门课程的总课时数有限,如果实验学时较多的话,就会存在理论课时被占用而无法完成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的授课工作。以C语言为例,总课时数只有64学时,基本只够完成理论性教学工作,实验环节只能走马观花式的让学生了解大概,而无法细致的进行实验指导。二是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也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
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确专业定位,以信管专业为例,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只能以管理学为主,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对软件系统开发和信息技术管理实践能力的缺乏。但信管专业本质上可认为是一门跨学科专业,涵盖了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方面。各所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扬长避短,明确专业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体系。
为了适应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施行过程中,教学管理者需要做的首先是重新审定课程培养方案,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所谓“抓大”,是确定专业通识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特色方向课程在整个课程培养体系中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放小”则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引入实验课程,而不必受到学校每隔几年才统一修订教学大纲的限制。此外大部分学校都鼓励教师开设新的特色课程。这也符合“放小”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新开设课程与现有课程的关系,避免知识重复、同质化情况的出现。努力探索项目驱动式教学,如明确课程目的,以开发一套信息软件系统为导向,倒推完成该系统需要的专业知识,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项目式课程。
作为普通授课教师要转变惯性教学方法。很多学校本科教学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教师既要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又要手把手教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工作量不少收效不大。主要因为没有对学生的实验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理论实践学习时间只集中在课堂上,课下的压力相对较小。授课教师要在基本实验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各个实验环节,也要开设实践性强的选修课程。抓好前期理论授课和后期作业考核。怎么做的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按照标准对其作业认真考核并影响到最终的成绩评定。开发一系列课程相关能对学生个体进行精确考查的高质量实验课程是授课教师重点考虑的。
加强实验室建设对于实践性人才培养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设备要么已经过时淘汰,要么表面上“高大上”,实际利用率不高。主要因为设备采购方案前期论证不足,对本科教学工作不重视,对国家财政拨款抱着不花白不花的心态,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现在全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国办高校,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每年中央财政都会有转款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作为学校应该制定2~3年详细的实验室配置方案,避免“临时抱佛脚”情况的出现,重点支持学生实践教学用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当然单纯的国家投入可能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各高校应解放思想采取多种举措解决实验室设备不足的情况。比如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创建实验室等方式为学生创建实验条件。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使用实验室设备,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为契机,发掘自身需要人才,减轻人才培养压力。实现双赢的局面。 2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科技竞赛,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现良性发展
未来高校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单纯依靠课程体系支撑的实验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鲁部长提出本科高校要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这并不意味着本科高校要变成高职学校。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社会,本科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等同于蓝领工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有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中本科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将起着重要作用。很多人可能认为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基础知识储备不够,很难完成导师布置的工作,只有研究生才能胜任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有组织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在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内的开展已经比较普遍。早在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大学生科研机会计划(UROP),1996年清华大学借鉴UROP计划创建并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浙江大学于1998 年开始实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这些学校为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举措有很多。比如浙江省教育厅实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从省一级政府层面鼓励学生申报科研课题,给予资金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借鉴经验,在校内定期设立针对本专科学生的科技创新计划。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兴趣。
另外高校教师在教学之外承担了若干科研项目。如笔者所在的信息学院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若不能形成固定的科研团队很多项目只能靠申请人单独完成。这种情况在社会学科中较普遍,但信息科学涉及到的很多项目需要多人分工协作才能完成。我院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在学生大一阶段实行导师制等手段帮助学生较早的进入科学研究工作中。这样学生在大二大三阶段就能完成一些基本型的科研工作,如帮助导师完成相关算法的代码实现,仿真实验等。大四阶段的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的将会非常顺利。整个过程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导师开放科研工作实验室,根据具体科研项目向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学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类科技竞赛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各类竞赛有利于将课本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很多。适合信息类学生参加的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各行业协会和地方部门也有各种科技竞赛。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兴趣很高,关键缺乏引导。比如笔者所在的信息学院曾经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与指导教师的背后努力分不开。作为学校应该搭建好的平台,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给与一定奖励,并将其视为一个长期性工作,指导教师也可以依托每项竞赛开设相应的课程,鼓励学生随时参与其中。通过参加竞赛发现一些核心同学并形成一些创新团队。
3 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一些高职高校已通过“校企共建、校校联建、引资援建、产业化辐射、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本科院校也应该学习其中的经验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这一点对信息类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但当前实践实习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在其他学校同样存在。很多学校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只安排到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此时已经面临毕业,忙于找工作考研等,没有心思塌下心来完成实习工作。另外很多实习基地本身并不隶属于学校,两者只是合作关系。实习基地以赢利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学生的指导经验和耐心,希望学校提供具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实习学生。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我定位不正确,不能以正式员工的角色要求自己, 无法完成实习任务,使学校与实践基地难以保持长久合作。
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对学生的实践实习工作合理安排,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可以安排在每学期中段或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实践实习基地参与实习以提高实习质量。为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对实习前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职场礼仪培训;对第三方实践实习基地进行认真考察,看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实习需要;要派出固定的带队指导教师, 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协调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把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意见反馈到实习单位, 把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布置给学生, 保证学生的顺利完成。在不影响实践实习基地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未来进入职场奠定基础。同时要把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学校。为进一步深化实践实习合作提供帮助。
4 结语
多层次实践实习教学是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关键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惯性思维、以培养实践技术性人才为目标,符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我国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采用这种模式实现形式多样化、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不再为理论知识的枯燥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兴趣能够被充分调动。提高实践实习质量,实行多层次实践实习教学在我国未来技术性高层人才培养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能带来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