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人是一种情感的存在,离开了情感,人将不能称之为人。同样,任何教育也必须有一种情感的存在,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称之为语言复述。历史因为其承载的是不可逆转的过往,往往让人倍感厚重,但也正因为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人的故事聚合而成,它也因此对于人情感的塑造有着更强的说服力,试想,由多个历史事件验证的真理,怎会让人不信服?从这一个角度而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情感渗透,这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造就高尚的品格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一、坚持正面引导,增强做有用的人的信念
任何教育的最大价值都在于,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宏大的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但是正是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组成了历史的洪流,谱写了人类的历史。倘若人人向善,都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那人类历史将会从此不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为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立志做一个有用的人。
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活跃的学术思想”这一内容时,我对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进行了重点阐述,让学生感悟他的博大胸怀和“爱天下之人”的担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学习“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这一内容时,我开展了“我眼中的唐太宗”读书会,帮助学生一个人的贤明可能影响一个时代,造就一个盛世。在学习“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一内容时,在得出起义与秦二世的暴戾和无能有着直接联系的同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秦二世如果是一个贤德的人,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在学习“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这一内容时,我有意穿插了岳飞和秦桧的故事,把岳飞和秦桧做了比较,这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坚定了做一个对社会发展起正向推动作用的人的信念。
二、活化历史教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当前我国举国上下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居于对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要求的的首位。而且,爱国主义,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繁荣昌盛的永恒精神支柱。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拓展历史教材,活化历史教材,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渗透。
例如,在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时,为了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播放了视频《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片段精选,当学生看到影片中日军惨绝人寰地将整个旅顺屠城,全城只剩下36人。而北京的颐和园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却筹备的如火如荼时。学生潸然泪下,却群情激奋,他们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恨不得自己扑进影片中去驱赶侵略者,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通过电影,钓鱼岛问题也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我相机补充了日本一手导演的购岛闹剧材料,和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历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义愤填膺,不仅说要誓死保卫钓鱼,而且还说要好好学习,将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用行动去爱国,这一的情感培养,是最成功的。
三、借用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倘若说现在的孩子有什么缺失的话,我想坚强的意志是列在第一位的。家长的百般呵护、物质的过度充盈,让学生除了发愁学习,可能不知道任何愁滋味,面对一点点挫折,便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会寻死觅活。面对这种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借用教材中具有坚强意志的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情感渗透。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对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做的努力,用年表的形式进行了呈现,在改革主张未被采纳之时,在起义失败面前,在革命果实被篡夺之际……孙中山先生从不放弃,他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孙中山先生如一座丰碑,让学生重新定义了困难,为学生坚强意志的树立确立了榜样。而在学习“红军长征”时,我更是提前布置学生开展了“长征知多少”长征故事搜集活动,无论是张思德尝“百草”还是马背上的小红军,还是13岁的小红军小兰,不同的故事,却是同样的震撼。坚强的人物事例还有很多,这些人物虽然身处的时代的不同,他们身上的坚强却是恒久远的。通过借用这些历史人物事例,坚强情感渗透了然无痕。学生认识到时代不同了,但是骨子里的品质不能丢,坚强要从小事做起。
总之,一个高尚的灵魂需要美好的、健康的情感与其匹配。为了使学生拥有正向的积极情感,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地对积极的情感予以渗透,坚持正面引导,活化历史教材,借用历史人物,都是可取的渗透之法。但情感渗透无定法,我们要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持续努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784.html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