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多给学生鼓励,培养其自信心、成功感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向往的,而又是不易实现的,只要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喜欢音乐的,一但闲暇时,总想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即使五音不全,也想唱几句。不敢放声唱,当众唱,那是怕唱不好、没自信的原因。没自信无从谈成功。笔者想起笔者曾教过的一位学生,在跟笔者一起交谈时还笑着说:“老师,我好几年都没唱过歌了,我在课堂上跟周围的人说笑,你叫我起来唱教那首《我爱你中国》,唱完以后,你说我唱的是南腔北调,从此我就再不敢唱歌了”。虽然,他说起话来,笑咪咪的,可笔者的心理却很难受,笔者没有想到,很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他这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笔者就告戒自己,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在一次音乐课上,笔者发现有位女生唱歌时非常投入,当笔者请她唱给大家时,她就没勇气了。她总是说我唱不好,好不容易唱了,笔者就夸奖。从那以后的音乐课上,她是越来越认真,踊跃表现自己。有一天,她妈妈告诉笔者,她女儿想去读艺术学校,家里反对,说她没天分,女儿却说,音乐老师都夸我歌唱得好,乐感很强,声音条件非常好,很有发展前途。这位女生最终上了艺术学校。笔者越来越觉得,鼓励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多么重要了。因此,笔者总是在教学中,经常表扬学生,试图通过积极评价来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
二、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成熟,但又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他们十分渴望拥有一手娴熟的吉他或者其它乐器,但有很难坚持下来进行练习;他们十分渴望拥有丰润的音乐知识,但又很难沉浸在音乐知识的长河里。这时,我们教师对于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就起到了举足重轻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当补充、丰富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虽然教材文本中也有不少,但我们还是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底蕴进行适量的补充,一则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来也可以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另外,对于一些优秀作品,如果我们教师能够亲自把这些作品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就会更加强大。
三、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教师可提出以比赛的形式由同学们自己组成评委评定出最优秀的作品,用以激励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
四、创设乐观幽默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持久兴趣的保持往往也就无从谈起,适当的幽默是课堂的小插曲,是精彩课堂的助燃剂,是学生兴趣持久的推动剂。我在教学欣赏课《惊愕交响曲》时,故意在上课伊始无精打采地打开录音机。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垂下眼帘,伏在讲台上作昏昏欲睡状。在猛然响起的强音中惊恐地睁大双眼,倒吸两口气后又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昏昏欲睡”。此时音乐未结束,教室里已由窍私语变成满堂哄笑了。我这才“清醒”过来,让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的举止和音乐,提一个标题名。同学们把刚才的惊奇纷纷一吐为快……,由学生的发言引出了音乐的曲名,从而给学生讲述海顿和那首《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历史背景。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着讲述,欣赏着乐曲,并积极地投入表情模仿,用惊恐、欢乐、悲伤的表情来表现不同旋律的情感,哪怕是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情绪情感中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设有“自我风采”、“小小舞台”的教学环节基础上我还尝试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剧、小品游戏等多种趣味活动,通过看看听听、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更多的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即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又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配合能力,一举多得,音乐持久兴趣的保持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生活离不开音乐,如果没有音乐,我们都可以想象这个世界是多么单调,多么枯燥无味。音乐教学是学校的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确需不断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891.html下一篇:浅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