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英语教学中语感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具备好的语感,而语感则出自于对语言的实践。时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有足够重视,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人所愿,许多学生无法做到开口用英语与人交流,即使有一部分人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但英语的发音不够标准,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学生语感的缺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习惯及语言直觉是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并非逻辑上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学语言的初使阶段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好时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这里提出几种策略以供参考。
二、关于英语语感培养的策略
1.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语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多听多读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磁带和英语录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符号、声音之间的关系产生意识,既可以培养语音语调,又可以丰富语言词汇,使学生在句法结构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直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为止,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到语言的环境。朗读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感受到语言的气势,还能感受到语言的表达技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对语言产生规范意识。通过朗读,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语言知觉,然后产生强烈的语感。
2.通过语言训练产生语感
在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以说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对语感的掌握程度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产生语感。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在节奏上进行训练。可以说,英语的接触以重读音节为核心内容,弱读音节与重读音节相互出现,并且在重读音节之间始终有一个时间距离,这个距离大致相当。教师在进行句型教学时,要根据节奏的这个特点,在示范过程中边拍打节拍,边让学生跟着朗读。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朗读速度,如果需要学生朗读速度加快,则教师可以把拍子的节奏加快。如果需要学生朗读得慢一点,则可以把拍子的节奏放慢下来。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英语语感。
(2)在发音上进行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时,不能把重点全部放在音标的教学上,应该在对句子的朗读过程中,把节奏、音素、语调等融会贯通进行教学。事实上,很多语言是随语流而定的,例如元音长与短的连续变化,重音的转移,语调的变化,等等,只有在特定语流中才能得到体现。教师在语流中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句子、单词,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优美的语音语调,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感自然会得到提高。
3.在背诵训练中提高语感
在英语学习中,背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理解文章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对录音机中人物的语调语速进行模仿,把英语的美感与韵味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背诵,能够对语言材料和课文进行反复朗读,从而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形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对课文进行背诵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朗朗上口,有了对语感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并且讲究背诵的方法,可以根据以下策略指导学生;首先,对课文的重点进行选择,其次,听录音带或者由教师进行领读,最后,对课文的意思进行理解,既要会翻译出课文内容的汉语意思,更要使背诵熟练。只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才能加快背诵的速度。
4.在写作训练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多写,因为多写可以使潜意识状态进入意识,可以促进语感的表现与成熟,从而有全面的发展。所以,语感的培养除了多读外,还要多写。对于英语的写作来说,其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一般的听写、默写和抄写,也就是机械地写;第二,则是属于创造性的写作。写作不仅是读、听、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反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采用由易渐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使学生对词汇进行掌握,再对比较常用的句型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使句子流畅、通顺、地道,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看图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使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并且熟练掌握一些逻辑词或者关联词的使用,使文章写出来气势磅礴,能够产生美的语感。
三、结语
在英语学习中,语感有着重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有使学生对语言具有熟练程度,并提高反应能力,能够灵活自如地应用,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方面的感悟能力,才能在语感上有所增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931.html上一篇:以过程思想引领思品课堂教学
下一篇:“量体裁衣”,浸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