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远程开放教育迅猛发展,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和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师和学生在相对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性教学,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交互和整合,它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是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尤其是广播电视大学以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分工合作为特征的全国性的多层次结构系统已日渐成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由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而在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被改造为教师、资源和学生。这时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就从传统教育中的讲授者、教导者和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也就是转变为对原先远程学习者进行导修导学的老师。角色转变后如何来重新界定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的性质、作用和工作职责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为解决因学生人数太少、时空分离或工学矛盾等原因无法进行传统的面授辅导的问题,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提供教学辅导,笔者认为课程导师制是一种适合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角色定位的教学模式。
一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导师制的定义与内容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是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率先提出并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仍在实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高校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或专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建立课程导师制,就是由教学点为学生安排某一门课程的课程导学教师,课程导学教师与学生首次在校集中面授后,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方式与导师进行联系,探讨学习内容,解决疑难问题,导师定期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并及时发布和提供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教学资源,学生结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行课程导师制意味着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向导学教师的角色转换,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削弱和降低,相反,它要求开放教育教师职责的相应变换和加强。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远程开放教育的根本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时空分离的条件下,师生双方都必须以技术媒体为手段、课程资源为内容来展开教学活动。我国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作为开放教育的课程导师必须建立起以学科课程为核心的4种维度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1)课程导师应全面掌握辅导课程所涉及的学科系统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对相关课程的知识重点、难点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有足够的了解;除此之外,他(或她)还应该不断地吸取、涉猎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经常参加所属学科专业的相关活动。(2)课程导师应具备一定的课堂面授教学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导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如导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设计和评价及其相互关系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3)课程导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不仅需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且更需要尽快掌握运
用以网络双向交互为主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内容、技术和方法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成为开放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导学设计的专家,成为基于媒体技术的双向通信交流的引导者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4)课程导师在导学的同时应该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如对课程和专业设置的研究,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的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认知、个性风格的研究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在反思中研究并改进自己的工作,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导学模式。
二 远程开放教育实行课程导师制的必要性
1.课程导师制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学习系统的前提条件
1983年瑞典远程教育专家霍姆博格(B.Holmberg)提出了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认为远程教育系统的特点在于学生进行自学,即“在学生与教师、顾问及学习计划管理机构的其他人员之间的连续不断的双向交流活动,被看作一种会谈”,并将其作为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的基础。霍姆博格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方面,认为在远程教育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下,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与一个或多个导师构成一对一的关系,将从中受教并获益。他还提出以感情投入为特点的远程教学法,要求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必须给学习者以自由和尊重,与学习者建立个人联系,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促进其学习行为。因此,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主导、以纸质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面授教学形式,已不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要求。当代远程开放教育采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性教学,不仅能提供个体化的学习内容,还能提供个体化的学习手段,特别适合个体学习的需要,具有个体化的特征。这种个体化把远程教育的两个组成要素,即课程资源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作为明显独立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学生一方面从专门为他们设计、制作的课程材料中受益,另一方面从他们与远程教育教育机构的相互作用中受益。
2.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是有效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Michal. G. Moore)在1989年提出了远程教与学的三种相互作用理论,即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上述三种相互作用中,师生交互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教学交互形式。无论教学内容是通过远程媒体发送的,还是教师自身发送的,教师都要辅导学生与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交互,如激发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及其良好的学习动机,组织学员应用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的技能。教师还应组织各种类型的测试和评价,以便确定学员学习取得的进步并帮助学员决定是否或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最后每位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学员不同情况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导师的指导对自主学习的学员尤其重要。远程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但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比如教材、资源、媒体、工具的选择,知识的掌握与建构,学习进度的安排,实践环节的运作等,都需要导学教师的指导。 3.远程教育系统的不均衡程度大于传统教育系统,更需要构建课程导师制来施行对开放学员的关心和指导
1978年,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专家大卫?西沃特(D.Sewart)在《远程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持续关注》一书中提出,较之传统教育,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应对学生有更多的持续关心、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其他各类服务,否则,参加远程开放学习的学员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引发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并导致学员流失。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逐步变为“导学过程”,以教为主将变为以学为主,学生将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下,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的学习信息,传统面授教育中的班级已不复存在,这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都需要在院校和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因此,课程导师对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就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导师不应以说教者或学科领域绝对权威的面目出现,而应成为学员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促动者、服务提供者以及心理咨询顾问。
4.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划分为课程开发和学生支持服务两个运行子系统,这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也呼唤建立全新的课程导师制来加以保证
英国学者凯依(Kaye)和鲁姆勃尔(Rumble)在对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分析时,介绍并论述了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两个运行子系统。他们认为,远程教育属于开放的社会系统,其主要的输入是入学的新生,主要的产出则是合格的毕业生。在开放教育系统中,承担将输入的新生转化为产出的毕业生的功能的是远程教育的运行系统。凯依和鲁姆勃尔进一步将运行系统划分成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两个主要的子系统:(1)课程开发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负责课程的设置、开发和多媒体课程材料的设计、制作和发送。(2)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咨询、学籍学业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提供各类双向通信和支持服务。具体来说,包括接收新生,收缴学费;为学生提供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咨询和选课指导,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生按时收到课程材料,并让学生及时了解参加相关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组织面授教学和电话辅导及答疑,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反馈,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组织和管理各类基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如各类音频和视频远程会议和基于计算机的通信系统)的教学活动;布置和批改作业,组织和管理各类检测和考试,科学公正地评定成绩;核定学分、颁发学位和证书并保管好学生档案等等。
三 课程导师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在线辅导或面对面辅导
为开放学员提供的学习支持帮助服务中,辅导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员服务,并且是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一项导学服务。学生在参加远程学习之初都不是成熟的远程学习者,需要课程导师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了解课程资源、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研究方法等,同时对课程难点和容易产生问题的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辅导。在辅导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学生个体学习条件和教学环境,针对不同学习者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坚持针对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不仅要重视“导”,而且要充分发挥“助”的作用。
2.资源整合与导学设计
资源媒体是远程教学的主要要素,因此,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整合多种信息,这是导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辅导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进行整合,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进行方式、路径、进程、策略、情景、重难点等方面的整合设计,有的还需要整合设计成自制课件,从而更加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导学教师还要适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项目,诸如:发布所整合的课程资源,传、查、收、发各种学习资料,发布有关学习安排的信息,整理、传递、共享各种生成性学习资源,在非课堂情境下随时解答学生询问的学习问题,等等。
3.组织作业检测和考试及其批改评价和指导,以及实验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导师需对学员的平时作业、小组活动、实践教学和形成性考核等环节,进行及时的督导。通过批改学生的平时作业,从中发现问题,对于一些带共性的问题,可以在下一次的辅导课上进行集中讲评;对于少数同学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课程讨论区等方式个别解决。通过中期检测等方式检查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943.html上一篇: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
下一篇:愉悦语文课堂,增效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