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赞同、肯定与支持。但是,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总体目标与要求,实现多个“对接”,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人们长期地实践与探索、坚持与努力。在此,我们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为例,积极探索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有效策略。
一、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较充分地运用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企业适应性、岗位适应性。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专业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程度,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磨合期。当前,职业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过程及结果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1.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意识有待增强。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人们必须切实增强专业教学与岗位对接的意识。由于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内容非常丰富,广大教师易认为专业教学要比较深入地对接现实工作岗位,难度比较大。因此,职业学校教师更多地倾向以教材、习题内容、考试范围开展教学活动,而对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度、应用要求,以及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等等,往往思考得比较少。除此之外,教师还易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过多地讲究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有点多余。如果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如关于“应付职工薪酬”中社会保险费的核算中,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应发工资”乘以“社会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而根本不考虑引导学生按《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要求,学习掌握计算社会保险费的依据――“工资基数”的实际计算方法与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广大教师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意识。
2.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行动有待增效。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职业学校教师逐步认识到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尝试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但实际行动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强。实际上,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不仅要有对接的“意识”,而且要有对接的“行动”,最终考量的是对接的“成效”。人们不能为了“对接”而“对接”,只做一些应景的表面文章。当然,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要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广大职业学校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劳与努力。对于会计专业教学,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及经济业务核算内容,选择区域典型企业为代表,将企业典型的经济业务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
(二)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结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1.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吻合度有待提高。在持续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下,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专业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吻合度,实现精准对接。所谓对接,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基本吻合,即课堂学习的内容即为工作业务的内容。对于一些典型的会计工作内容,如填写销售发票、填写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解缴现金,以及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常见会计工作内容,要力争让学生不仅知晓基本规范要求,而且要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事实上,对于这些基本工作内容,并不是所有会计专业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少数学生实际操作时往往“错”态百出。
2.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精度有待提升。对于会计实际工作内容,由于企业经营规模、经营内容、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此要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根据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初始就业从事的职业岗位内容等特点,精心优选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内容。事实上,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需要对接的内容非常广泛,职业学校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根据众多实际情况,精心选择,稳步实施,最大限度地贴近中职学生的实际。如“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中的社会保险费代扣代缴的核算,应按《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要求,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工资基数”的方法,并注重考虑工资基数的上限和下限的要求,以便准确地计算社会保险费。
二、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的有效策略
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不行,还要积极采取行动措施。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职业学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实践、实践、再实践;对接、对接、再对接,结合具体专业课程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厘定会计岗位典型实务,切实创设仿真职业情境。会计专业教材一直在改革,而从会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看,教材还更多地停留在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层面,距离会计实务工作还有一段距离。会计实务工作内容是各式各样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确实存在差异,但这不是把会计专业教学停留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层面的理由。我们需要提炼出贴近实际工作的典型工作内容。如计算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个人所得税、实发工资等典型会计实务工作;又如支票、汇票的签发、使用、结算等流程及专业知识,甚至可考虑不同银行的流程、规定的差异等。因为银行主要就那么几大银行,而支票、汇票以及结算手续是企业实际工作中最普通、平常的业务。再如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核算和征缴业务操作等。 (二)加强政策文件制度延伸学习,拓展实务工作知识视野。面对会计专业教学与会计实务工作距离较大的现状,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距离的客观存在,然后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千方百计地缩短距离,努力贴近实务工作。不得不承认会计实务工作受到政策文件的约束较多,而且政策文件变化较快,不易及时更新进入教材。因此,会计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制度文件的延伸学习,努力追寻会计实务工作前沿实际,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实务工作知识,加强岗位适应性,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如对于社会保险费征缴和住房公积金缴存工作,除了国家、省、市相对稳定的条例、办法、规定等政策文件之外,每个地区(县、区、市)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每年会发出文件通知,做好征缴工作。会计人员需要认真研读文件,贯彻执行文件精神,才能真正胜任此项工作。教师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延伸学习意识,努力适应具体会计工作要求。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对接职业岗位基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再仅仅是“双资格”“双证书”“双职称”,而是“双技能”。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教书育人的本领,还要具有行业、专业领域的本领。国家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两个月进企业实践,是非常正确的、理性的。专业课教师如果不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内容,要胜任专业课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是从书本到教案,从书本到课堂,从书本到试卷,最终将距离实际工作岗位越来越远,而教授学生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新时期,职业教育应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意识到教师越来越难当,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才能把专业教学对接工作岗位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切实加强专业特色文化建设,有效促进校企文化对接。当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需要高度关注企业文化内涵,促进凝聚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衔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企业员工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的系统,它包含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四个层次。其本质是一种实践文化、责任文化。[1]因此,中职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要求,需要融入特定企业文化之中。职业学校需要加强专业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精髓,增强专业教学特色,形成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的环境氛围,让广大学生浸染其中,滋养其中,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外显于自己的职业行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0997.html上一篇:痛并追寻着语文教学永恒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