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教育家拉尔夫?约翰逊?本奇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上,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主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实验探究,单凭一个学生的智慧很难顺利完成,需要学生通力合作,交流智慧和经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化学课堂,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适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预习,以此作为基础与同小组讨论交流。因此,这种学习模式很好地检测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分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等教学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很好地在课堂上凸显出来,学生用自学成果参与合作学习,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心中充满自信。(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才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当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相违背时,必然会引起质疑,从而主动参与教学任务,解决疑点。(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今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然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观念已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探究和创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机会均等”的主人,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5)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细致的小组积分细则,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成了组间竞争,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任何一员的掉队都会影响团队的整体成绩,他们已经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共同进步才能成功。
二、小组合作的注意事项
(1)真正“合作”,避免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实施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合作,不愿倾听或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老师一宣布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似每个人都在发表意见,其实谁也没在听别人讲什么。讨论结束后,发言的同学仍然会用“我认为”“我觉得”来回答问题,表达的仍然是个人的观点,表面上的“合作”,实则还是“单干”,小组合作最终流于形式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做以下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小组成员特点,让不同特点的学生相互搭配,取长补短;二是选一名小组长,教师应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明确小组长在组内的作用和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小组长要掌握节奏,控制进度;三是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树立集体观念。(2)高效课堂,避免课堂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设计理论上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实现高效。然而一开始实施起来并非易事,反而会减小课堂容量,影响教学进度,学生在讨论时往往会纠缠一两个问题或讨论没有重点、偏离学习目标等,讨论进入一种无序状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改进。一是课前教师要充分备好课,不光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会对要讨论的题目提出哪些想法,教师如何正确有效地加以引导,以完成学习目标;二是在设计探究题目时针对性要强,避免讨论失控。(3)树立团队精神,避免两极分化。分小组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配。每小组内都有优等生和待优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待优生往往赶不上优等生的讨论速度,使小组讨论成为优等生发挥的舞台了,最后优者更优,差者更差,造成两极分化。改进方法有两点。一是树立团队精神,小组评价细则中凸显团队成绩,弱化个人表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二是讨论过程中不能固定中心发言人,采取轮流制,不管优等生还是待优生都有机会做发言人,每位成员都有任务,都有表现机会。(4)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后,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和检测。任何新知识的掌握都需要不断巩固,教师可安排有梯度的习题作为作业供学生自我检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课上教师可安排相应测试,检验合作成果,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学习化学,学生必须记住一些化学方程式,教师检查的手段之一就是课上听写,但总是有些学生不能通过考核,课上又不能反复进行听写。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检测前可安排小组内相互听写,使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在树立团队意识的同时也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结束语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在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好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从而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适应学生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