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阵地。初中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关爱生命,体悟人生,逐渐形成是非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名合格公民。
一、教师要透彻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爱国教育,用我国优秀的文化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社会实践,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品课教学的目标。还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教育,将学习、活动、思想动态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全面、长久的发展。另外,新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把握好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外活动,拓展技能,提升经验,丰富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和谐的教育,并不断去体悟生活,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及人文精神,有效提高思想教育水平。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信任、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教师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课程,不需要强化记忆知识结构,也不需要训练技术,它主要在于切切实实地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及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人格倾向、品德修养、兴趣爱好以及思想动态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重知识向重发展转变。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有序的教育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策略。
(2)创设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
(3)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生活经验,扩展学生知识技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要通过各种事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事实的真实本质,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4)开展探究性学习。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将“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变为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能力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前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旧观念。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小课题,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并整理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理解课本内容,掌握知识要点,形成自我观点。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演讲报告、辩论、板报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四、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很多学校的老师仍然站在讲台上“满堂灌”,并且依然拿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从而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本内容的死记硬背,以及僵化的应试教育,还有教条的学校管理模式,这一切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我们急需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他们的思维,努力培养一批勇于探究的创新型人才,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宗旨。
五、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是淡化教学成绩的教育,它避免生硬的说教,应回归生活,回归实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能力的形成,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1058.html上一篇:实现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