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应用技术大学是以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科技为特色,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旨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目前,我国研究者多以欧洲发达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其成功的办学经验,致力于探索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路径,推进战略改革,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大学综合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课程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各学科和全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是专业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管理及评价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培养学生品格、知识、技能与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还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教育教学特色。可以说,课程设置及相关教学实施是实现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理念、突显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手段。
从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和芬兰等欧洲国家逐渐合并升格职业院校为应用技术大学,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轨制格局。时至今日,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1]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历经几十年,在办学定位、系统建设、教师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在实践教学设置方面的区别,分析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方面的实践教学特点及其优势,探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途径。
1.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与我国高校的设置基本一致。如在4学年8学期的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时间均为1年左右。但与我国高校将实践教学集中于第4学年不同,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通常安排的一年实践教学,这一年的实践教学分成两个阶段:1.大一至大三期间的阶段性实习周、项目周、实训周;2.大四以"学以致用"为目的的岗位适应学。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将职业实践贯穿到理论知识中,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尽早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安排具体如下:
德国奥登堡/东弗里斯兰/威廉港应用科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制分为基础学习、专业学习两部分。将理论教学相对集中安排在1-4、6-7学期中,实践教学集中安排在基础学习之后(即第5学期)和专业基础学习之后(即第8学期)。[2]在第5学期安排实践学期,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进行一个学期的初步实践,以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其专业,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对专业具体方向的兴趣,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技术。
德国维尔道工程应用技术大学将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安排在第3个学期,也就是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之间,第二个阶段安排在第7学期。第3学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到企业进行一线偏向基础理论的生产组织工作,旨在拓宽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第7学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到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开始学习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此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还推行理论学习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其特点是交叉进行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职业培训、实践实习。"双元制"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模块模式,以学期为单位划分理论和实践学习。即在每学期的6个月中,在学校学习3个月的理论,到企业培训3个月;2.周模式,以周为单位划分理论和实践学习。即每周安排2-3天在学校学习理论,3-2天在企业实习;3.以"企业为主导"招收的学生,先在企业进行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获得培训证书后,再进入"双元制"的常规学习。
英国四年制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工读交替的"三明治"方式,专业教学工作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主要是"1+2+1"和"2+1+1"等模式。"1+2+1"模式为先在学校读一年,第二、三年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实习,第四年全在学校;"2+1+1"模式为前两年学生在学校读书,第三年带薪实习,最后一年再回到学校完成学业。[3]
2.中、欧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与分析
相对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将实践学期穿插在学校理论教学中,英国采取"1+2+1"、"2+1+1"的"三明治"模式,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正探索"3+1"、"2.5+1.5"学制。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国"3+1"中的一年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欠佳。
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中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了大一至大三的阶段性实习实训周和大四相对完整的一个学期。而我国的"1"往往统一放在所有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即学生先在校集中学习3年理论知识,之后安排1年的企业实习。学校在学生1年的企业实习中,对学生实践学习成果检验力度不够,容易让学生感到大四实习就是学校理论学习之后的"解放",产生实习的"放羊"现象。因此这种安排方式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经验,也没有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无法达到利用实践环节让学生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审视所学专业的效果,实践环节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3.中、欧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启示
3.1 调整院校课程设置。为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需强调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要,在"3+1"学制下采取更加灵活、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制。调整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时适当地穿插理论和实践教学。加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增加实验实训教学的比重,使实习内容形式化、多样化,避免企业实习流于形式。由于国情不同,目前我国高校还不能达到 2 个学期的实习时间,但应用技术大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改革,适当地延长实习期,保证实习的质量。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及岗位的工作性质、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等情况,学习、练习专业相关的第一生产线技能。这些经验对应用型大学在适应综合化的科学技术上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以使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建立满足实操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通过企业实习、培训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2 促进产学研结合。可参考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加强产学研结合。多承担企业实际生产的课题研究,提高社会服务功能,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时注意引导学生的研究内容联系实际生产问题,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已意识到产学研、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合作规模、深度上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欧洲,企业有义务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也得到了政府、社会等多方支持。而我国国情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同时我们也缺少促进、保障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3.3 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欧洲在完善的法律之上建立起了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企业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法律的保障,企业才能认真对待学校的人才培养,才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此外,实践教学经费的来源也需要法律法规予以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才能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校,但不能只靠高校一方努力,它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社会的配合,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走出流于形式的误区,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共赢的局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166.html下一篇:浅谈大学英语的人性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