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的深入,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教师作用重大,初中历史课题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1.1 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
1.2 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1.3 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2.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我们千万不能象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
3.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
4.师巧讲,学生巧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习历史主要是让学生记住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教师只讲学生不记,或者教师不讲学生死记都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灵活的讲授与学生听讲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对于历史事件学生难记住的是时间,如哪个朝代或者是哪个时期。授课时教师要恰如其分地"难为"学生一下。比如,我在讲"文景之治"时这样设问:大汉王朝为什么会强盛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少数知道的学生会这样答:"文景之治"给大汉王朝带来了较长时间的强盛。这时我又问:"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事吗?通过质疑得到的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多数学生会记住"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出自于汉朝两个有作为的皇帝汉文帝与汉景帝。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而且还会进一步去了解这两个皇帝的一些治国方法与治国策略,同时体会到了"文景之治"的意义。
5.用多种途径丰富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小鸟,是永远飞不起来的,他的学习是教师逼迫下的被动学习,可想而知课堂效率有多高。相反,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会全身心投入,钻研、探索、孜孜不倦,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使学生印象深刻,有效地创设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箭头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插"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万险,真正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惊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等等。
善于运用对联、诗歌、成语典故来丰富历史课堂,可使历史课成为神采飞扬的文学课堂。毛泽东自投身革命以来,写了大量壮美的诗篇,这些诗篇如史诗般与近现代历史相关联着,如《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与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渡江战役,等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用成语典故,旁征博引,能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成精神酿蜜的百花园。
6.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185.html下一篇:探讨初中生物“说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