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迎来了计算机时代,为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需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自2000年10月起在全国中小学进行全面开展,经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令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积淀了较为坚实的内容基础及教学基础。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定位、总体价值、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作出了新的修正,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并定位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增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及实践性,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是需探究的方向,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领域学习的有益方法。该文将从新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入手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1 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新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可靠保障,起到了提纲挈领之功效。了解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有利于我们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理性的总体认识。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应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操作为主要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地开展各学科学习及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目标。在内容设计及课程编排方面,新课标更加注重学习、应用与实践这一新理念。比如,新课标在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中提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应实现技术学习及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从而体现“双价值”。课程内容要结合生活及实践逐步形成理念先行且积极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结合新课标中的上述理念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许多中小学将信息技术课单纯地等同于认识及学会使用计算机的课程。这一错误观念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得不到正确对待,阻碍信息技术学科的长远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及教学研究来谈谈如何更新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创新性)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支持作用。
2 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之新途径架构
2.1 根据新课标重新确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学习能力之关系是前提
2011年新课标的提出无疑为一直处于非正常境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带来了一股新动力。比照新课标反观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不难发现诸多问题。首先,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差。其次,课程设置较为松散及观念陈旧,令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学生“玩电脑”的课程。再次,学生虽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学生对其技能的应用方向出现偏移,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用没有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形成其他学科教师及社会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误解。在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学习和领悟新课标精神,深刻理解“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真正含意,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学习能力之关系是以信息技术技能为基础,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解决各科学习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转变陈旧观念是改变现状的前提与基础。
首当其冲,笔者认为新课标重新界定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应以激发学习探究信息技术兴趣为目标。”在这一培养过程中针对初中阶段的要求应是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及网络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具体体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价值,这点也表现在新课标上。比如,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强调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体验借助计算机及网络学会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搜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才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
第二点,更加重视对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是实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有力支撑。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们基础计算机知识、各种办公软件应用及制作网页等技术性能力,还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即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在这个开放性及交互性极强的时代中,网络无疑是了解世界最新信息、信息交流、合作互通情报的最便利途径。因此,教师更应传授给学生的是如何利用网络正确快速地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解决各科学习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两点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善现有状况并逐步朝着信息技术最佳应用的正确方面发展。
2.2 建设与丰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网络学习资源是重要途径
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令我发现,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得不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windows系统及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是信息技术课的重头戏。这种传统计算机知识传授模式一直得不到改善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并没有提供一个健康且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给学生,面对信息化社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传统信息技术课并未给学生营造出网络学习的氛围。新课标中要求信息技术课要在共享交流有益信息中令学生逐步形成信息道德判断能力。由此可见,在这方面十分缺失。笔者建议可以利用在学生中广泛被使用的QQ群及微信建立一个属于本班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或利用FTP网页定时上传最新信息及教学视频等实现共享。在这种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师生不仅在交流最新的信息、加工最有价值的信息、合作探究性学习,还交流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2.3 实行自主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是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给学生留够了自主学习、练习的机会,但往往成效不大,笔者认为究其原因在于并未真正找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点。首先,应把学生自由学习时间分为两大类:一是夯实计算机基础操作环节,比如45分钟的课堂留下15分钟来给学生自主上机操作,在此期间进行答疑及辅导,利用最后5分钟时间合作交流,选择一位学生做当众演示,并做出本节课的总结。其次,按月一次进行信息基础课的主体活动,增加大家对网络学习的兴趣及理解。比如,针对最近发生的马航失联事件来做一个网络主题交流活动。学生利用课堂自由时间搜集关于航班失联的各种消息,加工分析,分小组做出成果展示。这样的形式令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体会到网络学习的乐趣,既巩固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又提升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
2.4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素质是有力保证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未建立起一支技能好素质佳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仍然将传播基础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功利性色彩较为浓厚。如何改变教师队伍现状?笔者认为首先是引进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原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专业素质。其次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把新课标教学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讨论及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进行教学过程实际实践的探索,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难度高或涉及面广的问题,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解决问题,设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在班级QQ群上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在网络交流平台中教师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侧面的控制,对学习资源的获取进行渠道上的把控,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良性沟通等,发挥一个综合性的作用,提高本学科课堂教学掌控能力。铸造一支专业性强、教育教学素质好、教研能力前卫且具有教学创新意识及实战能力的合格信息技术教师教师队伍,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奠定信息技术教育的坚实基础,保证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沿着改革、创新方向发展。
3 结语
网络学习能力主要由四大方面能力构成,分别为信息技术能力、元认知能力、网络交流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构成。因此,网络学习应是一个带有综合性质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为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及提高网络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与保障。该文以2011年出台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蓝本,结合信息技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现时需求,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当前阻碍课程长远发展的问题及桎梏、针对本学科教师思想上轻视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包括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丰富教学方式及学习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内的四项可行措施,以望进一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464.html上一篇:教书育人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下一篇:泰勒定理论证函数性态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