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重点任务之一。组网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明显的工程技术应用特点,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己经成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核心问题[1]。笔者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在组网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内涵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2]。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是教师在开展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构建“学的课堂”为主旨,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学案任务,强化的是学法的指导,重在引导利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工程项目和工作任务,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学习过程。基于工作任务的学案导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工作任务为先导,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设计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教案”,又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学案”,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其他的教学模式往往重视教法的指导,而忽视学法的指导,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模式强调的是学法的指导,顺应了学生渴求学法的指导以叩开学习之门的现实需求[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的必要性
2.1 顺应学的需求
《组网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涉及网络基本原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局域网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太抽象、学习难度太大。同时,适合中职学生的辅导书的很匮乏,现有教材和辅导书,大都是大学或高职院校的翻版,难度太大,中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还有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不会主动去购买相关学习资料,也不知道购买合适的教辅资料,但是从他们内心来说,他们也很渴望学好,他们迫切需要一种通俗易懂的学习资料来引导,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正好顺应了学生学的需求。
2.2 实现教的目标
项目教学法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很难驾驭项目教学特点与课程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过散、缺乏整合与共享、教学容量过大、课时量明显不足、教学进度过慢、理论知识“够用度”难以把握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由于班级学生较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怪圈。
2.3 有机融合教与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方式,使得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而是需要做好课程设计,要从总体上去把握课程可能涉及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点,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更贴近学生实际。由于学案是在课前预先下发给学生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前熟知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现问题、发现难点,从而更好的开展探究学习。因此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方式可以有效弥补项目教学过程的不足,促进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能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展。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法的实践
3.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首先是课程整体项目的设计,我们把《组网技术》课程设计成使用交换机组建园区网、使用路由器设备组建路由网络、组建无线局域网、配置交换机、路由器控制园区网安全、使用防火墙设备保护网络安全、互联网接入控制、综合项目等七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从细节入手,将知识点隐入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任务中,一个工作任务改编成一个学案。把实际工作任务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把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比如、使用交换机组建园区网项目中,设计了五个学案即认识交换机、交换机管理方式选择及参数配置、使用交换机设备组建办公网、实现部门之间的网络隔离、管理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优化办公网传输效率。把交换机的硬件组成、交换机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交换机的连接方式、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及参数配置、VLAN技术等知识点融入到这些学案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按课次(两课时)编写学案,有利于在一次课或两次课中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从而提高授课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但同时要避免将学案变成操作手册。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有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按照学案要求开展自主预习。同时,教师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课上的讲解更具针对性。(2)复习回顾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上一次任务完成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达到“反思”和“理论提升”的目的。(3)任务引入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求,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能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案上的基本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的理解。(4)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担当“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角色,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探索学案中任务的解决方法,鼓励提出多套解决方案,并适时点评学生的反馈情况。(5)任务实施阶段。工作任务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方式完成,教师做好巡视记录现场情况并及时答疑工作,做到位而不越位。这个阶段让学生得到及时而适当的训练的同时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集体讲解。(6)评价与反馈阶段。教师按评价标准,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分析问题、思维能力及实践技巧等方面的反馈情况,进行必要的理论补充、方法改进、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 4 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对实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具体的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都有很好的提升。86.8%的学生乐于接受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方法,与传统中职教学中无课外辅导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认为课余时间从原来的无事能做、无事可做到有事可做,有事能成的转变。92%的学生认为,在小组协作中提高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能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93.6%的学生认为比以往更能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满意度的反馈来看,93.3%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基础相对薄弱同学的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更高,达到98.7%,这也正是达成了学案导学教学真正的目的,让大多数同学能有收获。对比普通的项目教学,最后能真正掌握项目或工作任务方法往往只有能力较强的小组长等少数人,而学案导学方法的实施使得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在课前通过学案的辅导也能跟上教学进程,而小组长在帮助同学的同时能力得到了更大的锻炼。
5 教学反思
首先,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不下一番苦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中职教学资源的不足,特别是实训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实训内容与实训资源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兼顾教材与实训环境,特别要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获取真实工作项目或任务来解决资源不足问题和企业真实环境脱节问题,真正体现工作过程、体现岗位技能。第三,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的学案。第四,教师必须要有服务意识,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和条件,帮助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知识,提高技能,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评价方式也要从从单一笔试转化到笔试、机试、实际工程任务相结合,甚至到完全开放式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6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较好地贯彻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4],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积极施教,做到位而不越位,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现以人为本。该教学模式顺应了学的需求,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该模式的有效应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软硬件运用能力、网络工程能力、文档编写和资源开发等多元能力,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625.html上一篇: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体会
下一篇:论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