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是从一落地就开始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自我,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观念,不尊重教师。鉴于此,我在课堂上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摆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现总结如下。
1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从细节入手,贴近生活,重在习惯的养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靠老师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从小事入手,巧妙地引导。比如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等等。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我还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3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在学校里,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不说脏话、不骂人,平时做到公正公平,不偏心……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
4 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上网,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学生的想法是怎样呢?为此我有意安排了学生以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的精神。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5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例如在教学《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时,我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长白山天池、松花江、长春动植物公园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江水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江水发生了变化,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江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我!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6 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引发共鸣
在品德课教学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其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灵活地开展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以及征文比赛等。设计活动时,我主要从两方面着眼:(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形式。
比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通过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7 随时和家长沟通,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一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言行,就是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而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给孩子带来间接的影响,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渐渐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也广了,可能接触到各种性格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些帮助,多一些鼓励,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正面引导学生。
8 结语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756.html上一篇: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关于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