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TG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采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的方法,用或不用填料,使工件达到原子间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焊接是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关键技术。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千米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达35万个以上,整组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 5万千米。国家大剧院一共用了6700吨钢材,焊缝长达100千米,如果不算已经焊好的预制件,就现场焊缝加起来也有35千米长,需要100多名优秀的焊工,耗用了87吨焊条。北京奥运会鸟巢用的钢材11万吨,焊缝长达320千米,所用的焊条20100吨,其长度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周。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
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机械、电子、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我国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从1952年至今,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己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焊接专业比较复杂,相关教学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焊接人才不足。
一、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少,但是经笔者调研发现目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归纳目前各职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它们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然而,这些课程都存在要求高、课时紧,大部分知识点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并且实践性强等特点。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讲述、板书、模型、挂画、画图、练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调枯燥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职中学生原本就脆弱无比的“专业兴趣”,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弃学。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焊接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缺乏整体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有时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另外,课程的设置于与企业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潮流。
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改进
我国中职焊接专业的授课教师在知识结构、观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年龄较大的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与社会发展潮流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不了解。年轻的教师虽然观念比较先进,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往往落后于理论知识。
4、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难教、难学
中职焊接专业的教材使用周期一般来说都比较长,由于一般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吻合,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工作需要。另外,课本内容繁琐,理论性强,再加上缺乏实际教学项目作为支撑,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怪现象。
二、职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构建
1、以培养学生自身能力为中心
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根据社会要求量身培养相应的实用人才。对于焊接专业而言,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最关键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应该确保实践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2、密切联系市场
中职焊接专业在培养焊接人才时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与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听取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人才。
3、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因此,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结束都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以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4、将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职业学校要想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使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自己独特的开放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
三、焊接专业改革发展构想
1、教一练一做。焊接专业学习始终以体现工作环节过程为主题思想,以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产品制造为主体,以钢结构、船舶、压力容器等为载体,以生产实例为实据,对教案进行改革。例如管管接头焊接实训任务,可以以北京鸟巢建造实例为依托,进行教学展开。通过PPT、视频等媒体介绍,以鸟巢的管管连接缝口工艺要求,进行教学任务安排,让每个学生自己动笔提出想法,规划施焊各个环节,以一到两周时间进行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教师示范表演管管焊接技巧,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从下料、装配、清理吃溅、焊接、检验等环节逐条推进,穿插其他辅助课题,做到教学新颖、灵活,提高学生自主创造力。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职学校是为社会生产输送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岗前培训基地,要大力发展强化与各个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欧盟15国中,有11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高达50%,例如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制造强国,其中职教育的比例为70%,大量的高级技师、技师是通过职校教育进行培养的。伯纳德?L?温士坦博士(美国)在观察、研究西方的工业发展普遍规律后指出,“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
国外的中职教育基本做到了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强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在课程设置上,将企业的需求、产业调整、经济政策充分考虑进去,并报请政府培训部门进行协调、资助开发,每三年做出调整,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如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日本产学结合等,都是工学结合的典范。在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的典范如天津办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高水准、功能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学校现有的焊接设备以SMAW, GTAW, GMAW为主,SAW, MAG应、无损检测、自动切割等都没有开展,设备单一。增加一些更先进的焊接设备、仪器等,初步达到焊工培训站的资质,为今后承接省、市、国家级焊接比赛、培训做铺垫。综合来讲,规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规范的焊接实训场地能增加学生和用工单位的信任感。
4、提升质量办学与品牌服务。焊接专业的学生进入用工单位后,学校要不间断地与学生和单位进行沟通和信息采集,针对毕业生在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误区,对用工方提出的意见积极回应、妥善处理。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场地培训、技能指导、焊接工艺评定等,展现学校的品牌服务意识,扩大学校在职能机构的影响力。
5、建设“专一精一尖”的“双师型”焊接教师团队。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形成“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认定、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适应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到高等学府深造、学习,打造全面、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焊接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到企业参观新型产品的焊接生产及检验过程,增加教师的阅历和经验,丰富教师的焊接知识,充实专业底了的内涵。
6、转变思想,做好现在,着眼远期规划。目前国际经济危机使国内制造业深受影响,从以前用工单位找上门来要人到现今焊接专业大幅萎缩,焊接班不能组班,都显示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对招生分配的影响。学校要走出去,找市场,找门路。焊接是一门复杂的独立综合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和环境要求,学习训练成本较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7、很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分配关系
有教师认为,教书工作就是理论、实践各一半,不会理论就无法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先教室后车间。通过课题研究后,教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非用数字来规划的话,理论2、实践8,因为职业学校的焊接教学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技能人才,焊接技能主要是靠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摸索中练就的,光理论不实践没效果。就是理论课也大都在干中讲,只是确实需要时才在车间配备的白板上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里集中总结、展示。中职学生的理论不行,但实践能力很强,如果做到干中学,教学质量特别高、效率特别快,会干了,道理自然就通了,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焊接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焊接专业人才是焊接领域的重大课题,其中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注意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焊接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