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身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与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措施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人职匹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避职业风险等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和评价自己。帮助学生在职业目标与本人能力之间寻求最佳匹配,以技能最佳化、性格最优化、兴趣最大化、环境最有利化等信息为依据,寻求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立足人生,做好全面设计,分步实施。简单地说,也就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传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建立规避未来职业风险的主动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顺利开始和发展职业生涯。
二、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一)国外情况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并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基本上从小学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连续到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普遍开设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和创业教育等指导性课程,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从小学就要开始培训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并开始职业规划。在美国,到初中阶段,学校已经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
(二)我国情况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年17号),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倡导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入学新生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学校和学生的认识问题。职业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所以目前,好多学校的就业管理机构还停留在毕业前的求职指导、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等层面上,只能满足学生的暂时需求,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能起到“临时抱佛脚”的作用;学生也意识不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的重要性,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课程对待。其次,课程设置问题。虽然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但课程内容偏重于就业形势的分析、职业素质的养成、面试的技巧、心理的调适与相关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再次,教学缺乏实践性。当前,此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联系不密切,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求职方面的实践分离的问题,特别是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大部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需要那些应知应会的基本技能不了解,或知之甚少。
我国中职院校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状况,不能达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有的目标和作用,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校内公共选修课,具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职业生涯设计。应面向所有专业的各级学生,要在各专业,各级学生中进行连续一贯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不是仅仅对毕业生进行临近毕业前的就业指导。
(二)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会、师生座谈会等进行教学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性质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安排,积极开展自我分析与评价、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课程内容与过程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了解“生涯”、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生涯”、职业和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切实可行的规划。因此,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分为以下4部分。
1.提出“生涯”问题,唤起任务意识
可以教师讲授为引导,以学生的讨论和分析为主要活动。例如,学习萨帕的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时,在认识了什么是职业生涯整体发展之后,安排如下活动: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成才过程分析自己已经过的发展阶段、现在所处的阶段、将来要经过哪些阶段,在已经过的阶段中,自己是否具备萨帕的理论中提到的特征,若自己的某个阶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后的阶段是否可以弥补以及如何弥补,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材料。
2.科学认识自己
以学生测试为主,以教师指导分析为辅。对自己的了解,大多是借助心理测试工具和与专业指导师交谈完成的。借助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发的相关的心理测量问卷,让学生做测试,测试完成后,教师提供评分方法和标准,由学生自行评分并按照评分说明将自己的得分归入某一种类型,从而科学的认识自己。
3.认识职业
这部分内容以社会调查、学生练习、小组讨论、情境案例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此部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由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第二步,师生共同分析职业信息;第三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搜集与分析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职业素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主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职业知识问答、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选择职业是选高薪还是选前景、要学历还是要经验、是坚守还是让位等。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知识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这份报告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为保证这份作业达到教师设想的效果和便于学生完成,教师必须事先规定报告的结构,并在课程结束前一个月将作业要求和报告的结构形式告知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需制订一个如何实现职业目标的5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应以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为着眼点。这一部分和前3部分同样重要,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分析的最后落脚点,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四)课程考核方法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设计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课程最好使用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考核共有3项指标:(1)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占10%;(2)平时作业,占20%;(3)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占7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903.html上一篇: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