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时代在变化,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翻转课堂模式是近年教学改革中经常使用的模式之一,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
翻转课堂,又可译为“反转课堂”、“颠倒教室”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课程,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开展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视频取代了老师,而是老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将课堂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传到网上,供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将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老师,便于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研究。
尽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还是以“分数至上”,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留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很少,重分数,轻能力,师生、生生互动很少。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提供条件,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得知,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超过40%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认为教师教授的知识太过空泛,缺乏实用价值。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育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误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理论授课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现实教学中教师多以多媒体授课为主,留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很少,而且教学内容简单、局部,与实际岗位需求还有着差距,另外教师自身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的情况,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无法应对岗位的需要。
2 翻转课堂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2.1 依托不同专业工作过程,构建相关知识模块
身处信息化社会,拥有计算机知识,且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职的各个专业不同,就业岗位对于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要求也不相同,泛泛的教学难以体现定向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认识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这6大模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制作侧重点不同的视频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2 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实施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为了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师要对各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调查,采用布置任务的方式,设计与职业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以word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在视频中展示自己的word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给学生布置为企业制造一本宣传册的具体任务,并将其分解为“构思――制作――排版――美化――目录编排――发布邀请函――宣传推介”等阶段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企业素材,自主的录入宣传册的内容,排版美化,最后将邀请函发到朋友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了word各知识点的运用过程,提高了操作技能。
2.3 采用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对接
案例教学法是构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其明确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实践性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以excel表格的教学为例,设置企业工资表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有些错误的工资“案例”,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出错误所在,通过协作交流的授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往能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生轻松自主的学习,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的内容去学,通过错误的辨析和纠正强化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3 结语
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信息化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916.html下一篇:科学构建职校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