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 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指的是因个体受到不同的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其心理、生理、体质等方面也完全不同,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人生阅历、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真对性的实施教学,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潜能获得最大的开发。分层教学理念则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是可利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以此作为分层的依据,对于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标准等,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和合理,激发其信心和学习热情,并促进学生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从而使个体潜能的开发最大化。分层教学重点强调教学的层次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教师应与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到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善于发展其长处,从而确保分层的合理性,明确各层的教学目标。此外,还要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过程中及时调整和矫正。
2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采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优越性
2.1 分层教学可有效提高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学校生源水平相对比较不均衡,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就会丧失对体育的兴趣,高层次的学生发展也会受到抑制。中职院校体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对学生的情操、品德、意志进行培养,更要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一批批体魄健康、身心健康、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的社会责任。学校要谋求良性发展,只有发挥自身的体制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在教学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打破过去的“一刀切、一锅煮”的格局,实施分层教学,才能让学校承担的责任转变为学生的进步。
2.2 分层教学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体验感受,和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更为科学,完全符合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分层教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优越性,使其向着更加高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没有忽视对较差学生的培养,鼓励和引导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分层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积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可使每个层次学生的体育水平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整体体育教学质量。
2.3 分层教学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职院校是学生迈入社会的一个阶段,学习时期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对参加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环节。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最佳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些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这种成功的快乐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挑战的兴趣,这样,经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易变难,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树立终生体育的观念。
3 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
3.1 学生分层 体育分层教学的首要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这同时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现阶段的体育分层教学所采用的分层依据主要是学生的某一项目成绩或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然而这种划分方法并不科学,在教学目的上也只能体现一味的追求高分,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能力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分层首先应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并以提高学生个性发展水平为原则,公正、客观地进行层次划分。合理的学生分层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人爱好、项目专长、性格特点及身体形态等,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层次选择意向划分,同时每次划分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例如可将层次分为高(A)、中(B)、一般(C)三档。在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上及不同的时限内应对层次划分做相应的调整,并且层次划分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如:某学生在力量教学练习中可能被分为高的层次,而在短跑项目教学中则可能被分为一般的层次内。应持动态、发展的观点研究和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随时做适当的层次调整。
3.2 教学分层 体育教学分层在于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使高层次学生更加优秀,中层次学生更加突出,一般层次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达到基本学习要求。如此可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水平体育上不断提高自己,尽可能大的开发其潜能,从而得到最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应根据各层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在短跑教学过程中,对于高层次学生,应注重无氧代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进行30米重复跑、50~60米记时跑等;在中层次学生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放松快速跑;而在一般层次学生的教学中,应主要培养他们的技术动作,训练快速完成动作,如快速跳跃、快速摆臂、后蹬跑、小步跑、起跑反应等。
3.3 分层教学评价 分层教学评价一方面是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同时也是对分层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评价应以教学过程中确定的教学目标为参考标准,因此,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应采取分层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甚至还可以包括相关社会人员。评价方法可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其他教师或辅导员的评价、相关社会人员的评价等。评价的内容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效果、技能掌握情况、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参加各级体育项目成绩等。不同层次的评价应根据其培养目标,通过学生的努力看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得到了潜能的开发,做到评价合理。评价后,层次划分应做适当调整,对于进步较快的学习,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将其调至高一级的层次中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重新确定他们的培养目标,同时对于他们的努力加以肯定,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而对于评价较差而降层的学生,应加以关心,避免讽刺和冷落,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所在,重新树立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加努力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