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比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每种语言都有表达比较的语言形式。韩国语比较句常用“?/?……??/????,??,??,??”等形式;汉语常用“跟……一样”“跟……不一样”“比”等形式。目前汉语学界认为汉语有“平比”与“差比”两个次范畴,韩国语学界也确定了“等同比较”与“差等比较”两个次范畴。两种语言在比较句的研究中都侧重于差比句研究,因为汉语的差比句有完全虚化的形式标记“比”,而平比句没有明显的形式标记,难以确定平比句的形式;比较句的本质是表达两种事物的程度差异,因此韩国语比较句研究也侧重于差等比较句,但在平时生活中平比句的使用并不少于差比句。本文主要以留学生教材《成功之路》中出现的比较句为对象,包括差比句和平比句的一部分,分析韩国学生学习比较句时容易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出指导教学的一些方法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范围及语料择取
《成功之路》是一套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全套20册,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本文以初级阶段的起步篇1、起步篇2、顺利篇1、顺利篇2、进步篇1、进步篇2中出现的比较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这六部教材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比较句式,主要有以下9种类型:
1.A比B+Adj――我比他高。
2.A没有B+Adj――苹果没有香蕉(这么)贵。
3.跟……一样――西安跟北京一样干燥。
4.A比B+Adj+difference――马丁比我大三岁。
5.A比B+Adj+一点儿/得多――大卫比我重一点儿/得多。
6.A+V+得比BAdj――玛丽来得比我早。
7.A不如B+Adj――那个饭馆不如这个饭馆好
8.A比B+早/晚(多/少)+V ……――玛丽比麦克早到半个小时。
9.一+量词+比+一+量词+Adj――胡同一年比一年少。
以上是《成功之路》教材上出现的比较句及例子,而本文列的偏误例子中大部分是本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病句,也有一部分是前人统计出的偏误类型。
三、偏误类型及教学方法
本文在比较句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从对韩汉语教学出发,以教材的比较句练习题为例,针对韩国学生偏误集中的问题,运用多种语言理论和方法进行讨论。
(一)“A比B+Adj”句式
“A比B+Adj”句式是汉语比较句中最基本的句型,比较项A(比较主体)和B(比较客体)可以由名词、人称代词、数词、偏正短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等体词性短语或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等谓词性短语充当。比较结果通常是由性质形容词充当,部分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充当比较结果。本文只列了《成功之路》教材里出现的例子。
替换练习: 我 比 他 高。
表1:
学生做此练习题时,比较项明显的句子一般没有出错,而比较项由词组来充当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
(1)A:我们班学生比他们班少。
?B:我们班学生比他们班学生少。
?C:我们班比他们班学生少。
从语言的象似性来说,这一过程投射到语言形式中,“我们班学生比他们班学生少。”这一形式既符合句法又符合语义,但是在现实中这一形式却很少使用,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来讲,相同的比较点在形式上只要保留一个就可以了。由于比较主体在比较认知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比较主体是比较的起点,是比较结果所指对象,所以人们倾向凸显比较主体的比较点。因此我们最常用的句子是“我们班学生比他们班少”,即省略比较客体后的比较点。但是认知倾向在特殊的语境下也会发生变化,注意的焦点在比较客体时,比较点也会出现在比较客体后面,如“我们班比他们班学生少”。
(2)A:口语比听力容易。
* B:口语比听力很容易。
例(2)B是韩国学生学习比较句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在比较句中,谓词前不能用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也不能用否定副词“不”(教材中的语言点注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绝对程度副词有“很、非常、挺、太、十分”等,相对程度副词有“最、更、还、比较”等。马真(1988)结合比较句考察了程度副词的用法,发现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进入比较句的能力不同,绝对程度副词不能进入“比”字句,相对程度副词中“最、最为、比较”等也不能进入“比”字句。可以进入“比”字句的只有相对程度副词“更、更加、还”等。绝对程度副词不能进入比较句,是因为此类词用于通比。“比”字句用于单比,“最”类程度副词不能进入“比”字句,是因为此类词用于多项比较,“比”字句表示两项比较。教材语言点注释谓词前可以用副词“还”“更”作状语,表示程度上更进一层。没具体说明“更”与“还”的区别,这两个副词在量性特征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3)A:小白比小红更高。
B:小白比小红还高。
两个句子都表示程度上更进一层的意思,可以相互替换。但是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4)A:黑夜比地狱还黑。
?B:黑夜比地狱更黑。
这两个句子当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B句很别扭。这里的“还”具有反预期作用,也就是我们对“地狱”进行了心理预期,而“黑夜”超过了这个预期和标准,带有个人的主观评述性,而“更”属于客观描述性。 (5)* A:昨天刮风比今天刮风大。
?B:昨天比今天风大。
?C:昨天风比今天风大。
D:昨天风比今天大。
例(5)中的A句是韩国学生母语迁移导致的结果,这句话对应的韩国语是“??? ?? ?? ??? ? ?? ???.”韩国学生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总想把“刮”这一词放进句子里,导致A句的错误。例(5)B句、C句与例(1)情况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二)“A没有B+Adj”句式
“没有”表比较的句子可以看成是“比”表比较的句子的否定式(教材语言点注释)。比较句的否定形式是韩国学生经常犯的偏误类型,但是在下列替换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多。
替换练习:苹果 没有 香蕉 贵。(参考表1)
学生学习比较句“A比B+Adj”句式,只需把这个句式中的“比”字换成“没有”就成为比较句的否定形式。因此学生在课堂操练中错误不多,但离开课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犯“他比我不高。”这一类错误。这类偏误是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而造成的。韩国语是把否定词接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否定,汉语的“不高”相当于韩国语中的“?? ?? ”,学生会问“他比我不高”这个句子为什么不正确。由于“A比B+Adj”这个“比”字句的基本结构是说“A”比“B”更多地具有“Adj”性质。也就是说,“比”字句中“Adj”是能够独立、明确地表明某种性质的,如果谓语前面加否定词“不”,那么它表明的性质就很模糊,因此我们不能说“他比我不高”这样的句子。韩国语中的否定形式“-? ??”接在谓语后面否定的是全句,不是单独否定形容词。另外,教材中提到这类否定式的基本格式是:
A没有B+(这么/那么)+Adj
没有具体说明“这么/那么”的使用情况,“这么/那么”在比较句中起什么作用。我们看下一个例句:
(6)A:大卫没有马丁大。
B:大卫没有马丁那么大。
(7)?A:大卫没有马丁小。
B:大卫没有马丁那么小。
杨惠芬(1998)指出,能够进入“没有”比较句的通常是以下几类词:一是表示抽象的量度的量度形容词,如“大、多、长、宽、高、厚、重、深、快”;二是量度形容词“早”和褒义形容词;三是评价标准不定的量度形容词“粗/细、远/近、便宜/贵、胖/瘦、硬/软”和中性形容词。
总的来说,进入“没有”句的形容词应该处于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量级系统中。例(7)B句的形容词 “小”不具有上述的语义,但还是能成立是因为有“这么/那么”这一词,“没有”比较句带有指示代词“这么/那么”,表示的是比较主体在某一性状上没有到达比较客体的程度。此时比较客体体现出较高的程度,在语义上突出的是两者的程度差异,因此带“这么/那么”的句子对形容词的语义不再具有限制性。
(三)“跟……一样”句式
“跟……一样”句式是平比句的形式之一,用来比较事物、性状的同异。“一样”可以作谓语;“跟……一样”可以作状语,谓语是形容词和某些动词;“跟……一样”可以作定语,后面一定要用“的”;否定形式是在“一样”前加“不”(教材语言点注释)。
练习题:用“(不)一样”造句
韩国学生学习“跟……一样”句式时,“一样”作谓语的句子很好掌握,因为此类句子跟韩国语的“…? /? …?? ,…?/? …?????”句式相对应。韩国学生难掌握的句式是“一样”后面带谓词性成分的句式。如:
(8)A:这件衣服跟那件衣服大小一样。
B:这件衣服跟那件衣服一样大。
两个句式都成立的时候,韩国学生用A句式的频率更高一些。下面举例说明教材课后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偏误。
(9)A:这件衣服跟那件衣服不一样大。
B:柜子和书架不一样重。
(10)?A:苹果跟香蕉不一样贵。
?B:昨天跟今天不一样冷。
?C:北京跟西安不一样干燥。
例(9)中的“不一样大、不一样重”都成立,而例(10)中的“不一样贵、不一样冷、不一样干燥”不成立。都是“一样”或“不一样”后面带形容词的句子,但有些句子为什么不成立呢?教材上没有具体说明,回避了这些能出错误的题。卢福波(2004)把此类的偏误归结为肯定式推导至否定式所致。对外汉语教材中并不是简单地在“一样”前加“不”改为否定式。形容词分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一样”后面能出现的是性质形容词,且大多数是表示积极意义的性质形容词。郭熙(1994)曾指出“不一样”后面只能跟表示“度量”的单音节形容词,如“多、高、长、厚、宽、大、重、深、粗、远、稠”,例(10)中的“贵、冷、干燥”都不属于这一类顾属于偏误表达。教师要说明的是在自然语言中,用“跟”作比较一般是比较相同之处,如果要比较不同之处,则往往倾向于用别的句式。如:“今天没有昨天冷。”“今天比昨天更冷。”等句式。
(11)A:我的工作跟他一样。
?B:我跟他工作一样。
(12)?A:马丁跟安妮的爱好不一样。
B:马丁的爱好跟安妮不一样。
(13)?A:山本跟马丁想法不一样。
B:山本的想法跟马丁不一样。
韩国学生犯此类错误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为在韩国语中可以省略比较项的任何一个。如:“????? ??? ??? ???. /???? ??? ??? ??? .”但汉语中一般只能省略后一个比较对象。前面已经谈到比较主体在比较认知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比较主体是比较的起点,是比较结果所指对象,所以人们倾向凸显比较主体的比较点。
(四)“A比B+Adj+difference”句式
在用“比”的比较句中,形容词后可以加上表示具体程度或数量的补语来表示具体的差别;形容词后还可以加上“一点儿”或“一些”,表示差别不大;形容词后加上“得多”或“多了”,表示差别很大(教材中语言点注释)。 根据表中的信息,用“A比B+形+具体差别”改写句子
在前面已经讲了比较句的结论项由性质形容词充当,事物间的性状差异有时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结果可用数量短语来表达。当差值不是准确的数字时,数量短语还使用概数表示方式。这类句型偏误主要在选词和错序上。如:.
(14)A:*大卫的语法成绩比马丁多5分。
B:*昨天比今天冷4度。
C:*他比我胖5斤。
汉语中表示度量的形容词一般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表示身高一般用“高、低”,表示长度的一般用“长、短”。此类偏误主要是学生没掌握好这些度量的形容词。课后练习题操练中偏误很少,而离开课堂,在自然语言中韩国学生还会犯以下偏误:“今天最高气温比昨天3度高。”此类偏误也是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导致的。因为韩国语中,数量词语是放在谓语前的:“?? ????? ???? 3? ?? .”。形容词后还可以加上“一点儿”或“一些”,表示差别不大,“一些”表示的量比“一点儿”表示的量大些,但仍属于小量。韩国学生在表示小量的量差时,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会出现错序偏误。如:
(15)*北京的冬天比我家乡一点儿冷。
还会出现形容词前误加绝对程度副词“有点”的偏误。如:
(16)*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有点儿贵。
因为韩国语中,与“一点儿”“有点儿”语义对应的词语,在功能上并无区别。汉语中“有点儿”和“一点儿”都表示不定的小量,但是性质却不同:“有点”是绝对程度副词,表示小的程度量,放在形容词前作状语;“一点儿”是不定量词,表示小的不定的数量,放在名词前作定语,或放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形容词后加上“得多”或“多了”,表示差别很大。
(17)马丁比大卫大多了。
(18)大卫比马丁重得多。
韩国学生在学习“比”字句时“形容词前误加副词”的偏误实质上是对此类结论项形式的误代。如:
(19)*口语比听力很容易。
教师在进行此类比较句教学时,可以适当地举一些偏误的例句,并结合正确的句型进行分析,减少学生出现偏误的机率。
(五)带状态补语的比较句
在用“比”的比较句中,如果动词带状态补语,例如“跑得快”“来得早”等,一般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20)A+V+得比B+Adj――玛丽来得比我早。
(21)A比B+V得+Adj――玛丽比我来得早。
如果动词既带状态补语,又带宾语,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22)A(V)+O V+得比B+Adj――玛丽(写)汉字写得比我快。
(23)A+(V)+O+比+B+V+得+Adj――玛丽(写)汉字比我写得快。
状态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说明动作进行的程度,是动词有界化的手段之一。动词也分“有界”与“无界”,进入“比”字句的动词必须被有界化。此类比较句也是韩国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类型,但问题的本质不是在比较句中,而是在状态补语。此类比较句形式比较复杂,学生在语序上易产生混乱。我们可以与“比较客体”的位置移动结合起来教学。[6]如:
(24)玛丽 1 写汉字 2 写得 3 快。
位置1:玛丽比我写汉字写得快。
位置2:玛丽写汉字比我写得快。
位置3:玛丽写汉字写得比我快。
从线性顺序上看,我们可以把“比较客体”在句中出现的早晚,归因于它进入比较思维的早晚。如“玛丽比我写字写得快。”先关注的是参与比较的两个主体,然后再关注比较点。“玛丽写汉字写得比我快。”先关注的是比较主体及其要参与比较的比较点,然后再关注比较客体。在教此类比较句时,需要适当地讲离合词用法,给学生介绍常用的离合词,如“考试、游泳、毕业、结婚、跑步”等。
(六)“A不如B+Adj”句式
“不如”是动词,可以直接用于比较,“A不如B”表示“A”没有“B”好。也可以在后面加上比较的具体内容。如:
(25)那个饭馆不如这个饭馆。
(26)那个饭馆不如这个饭馆环境好。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比较句的否定形式“A没有B+Adj”句式,这两个句型的不同之处,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讲清楚。首先从结构上看,“不如”比较句有两个结构,“A不如B”形式和“A不如B+Adj”形式,而“没有”否定句只有“A没有B+Adj”形式。“不如”否定句中比较结果不出现时,隐含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例(25)中可以补充出来“好”或“干净”等词,出现句中的比较结果也必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语。如:
(27)坐火车不如坐飞机快。
(28)*坐火车不如坐飞机慢。
此外,主观性程度上有所不同,“不如”的主观性强,因此它的比较项多为“想法、观点”等,“没有”句主观性弱,多用于描写客观事实。
(七)“A比B+早/晚(多/少)+V …”句式
在用“比”的比较句中,“早/晚”“多/少”可以放在主要动词的前边作状语。如:
(29)玛丽比麦克早(晚)到半个小时。
(30)玛丽比麦克多(少)买了两本词典。
前面已经谈到无界动词必须要被有界化之后才能进入比较句中,此类句型是动词后带数量宾语,将无界转换成有界的句型。例(27)的时量短语还可以放形容词后面,如:玛丽比麦克早半个小时到。
(31)*玛丽比麦克早一点儿到。
(32)*玛丽比麦克多两本书买了。
这类例子是韩国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一点儿”修饰形容词“早”,而不是动词“到”的有界化手段。“早/晚”是表示时间属性的形容词,在句中可以和表示时间的数量词连用,而带数量短语的名词性宾语只能放在动词后。“早到半个小时”与“早半个小时到”表达上各有侧重,与语义核心相近的成分有较高的关注度。“早到半个小时”凸显的是到得早,“早半个小时到”凸显的是早了半个小时。 (八)“一+量词+比+一+量词+Adj”句式
“一+量词+比+一+量词+Adj”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此结构是比较项完全对等的一种特殊句式。其中“一”为常量,不能替换为其他数词,“Adj”是跟其他比较句的比较结果一样,由性质形容词、增加类动词、心里动词来充当。韩国语中没有相对应的比较句,此类偏误并不多,因为韩国学生往往用别的句型表达此类语义。
???? ??? ??? ?????.(用比字句翻译)
调查的结果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正确使用了“一+量词+比+一+量词+Adj”结构,大部分学生都翻译成了“妹妹越来越漂亮了。”比起这种复杂的比字句,学生更倾向于用“越来越”句式。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是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表达相同意义的“越来越”和“都”来操练此句型。
“一+量词+比+一+量词+Adj”结构中量词位置可以由时间名词来充当。如:
(33)来九寨沟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34)来中国以后我一天比一天胖,该减肥了。
这时该句型的意思就是表示累进的“越来越”,但“越来越”只是表示可观的描述,一般不具有主观色彩,而“一+量词+比+一+量词+Adj”结构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
“都”是一个总括副词,表示的是普遍的意义,是一种客观的语气,“一+量词+比+一+量词+Adj”结构表示周遍义的时候跟“都”具有同样的意思,但比“都”句更具有主观色彩。
四、结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课堂上经常遇到预想不到的病句。如:
(35)*汽车站离这儿比地铁站离这儿近。
(36)?汽车站离这儿比地铁站近。
(37)汽车站比地铁站离这儿近。
教师不仅要能从句法形式上给予纠正,还要能够说明原因,甚至要了解学生产生偏误的根源。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对比较句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本文以教材中出现的比较句为对象,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偏误为例,分析说明了偏误出现的原因和类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对韩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042.html下一篇:谈教学评价语中的礼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