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近年来,我国英语语言技能主要都是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来传播的。现阶段,我国各大专院校针对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英语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语言习得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但课程中充斥着大量反映西方文化,而有关我们传统的中华文化可谓少之又少。杨杰瑛在其《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就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西方文化的宣传教育。林汝昌(1996)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提出文化导入分三层推进的文化教学思想:(1)讲授语言结构知识,消除外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重中之重是融入有关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2)全面地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每篇课文或每册书的内容,归纳出能涵盖课文或全书内容的知识文化体系;(3)导入更为广泛的文化内容,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哲学传统,即综合与概括一种文化的社会模式及其价值体系的文化表现形式。
2004年初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说明:“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根据文化迁移理论,如果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仅仅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来进行辐射,中国大学生的本族文化特质将遭到西方强势文化强烈攻击,并在英语学习实践中出现趋附“亲西方”的文化弊端。
然而,这些有关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语言资料在现今大学英语教学中严重缺失,当看到《新编大学英语》(第四册)中由美国球星卡尔?马龙(KarlMa-lone)描写的文章Athletes Should Be RoleModels时,对其中所提及的令许多中国球迷耳熟能详的大牌球星,如查尔斯?巴克利(CharlesBarkley)和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等,在我们对其报以敬佩与赞美的同时,心里也闪过一丝丝来自民族自豪的落寞。我们国家也不乏星级的体育明星,李娜、郭晶晶、徐海峰、邓亚萍等等,可为什么在中国大学英语教材中却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耻辱。
面对西方文化浪潮的猛烈攻击,一方面,从事语言习得的中国大学生为数众多,可塑性强,对新鲜的思想文化接受快;另一方面,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引领时代的弄潮先锋,更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守护者。如果我们的接班人被西方文化所慢慢熏染,必将出现“温水青蛙”的可悲局面。
二、建立中西文化平衡教学的模式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和实践中,保持中西文化元素间合理平衡的配比,而且还要将此平衡关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便体现出来。
(一)教材。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开展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课程要求》(2004),“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无论是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的英语教材都在我国大量地出版。
如果站在从文化视角来看,上述教材普遍存在中西文化比例失调的严重问题。笔者对当今中国教育界权威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所含中华传统文化和元素可谓凤毛麟角。
中西方文化元素比例明显失调,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收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猛烈攻击,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种不良现象。
(二)课堂教学。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但是所用教材“亲西方”的不良现象明显。课文背景介绍、文章作者简介、词语讲解等全部是以西方思维来编写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合理调整中西文化比例而且要探索新的教学课堂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关知识补充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由于大学英语教师将重心放在语言技能的传授以及英语教材中的“亲西方”文化趋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补充或限于语言知识的增加,或限于文章作者生平简介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社会背景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英语教学的西方文化内容含量,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比例失衡情况更为严重。
中西角色交流主要针对外籍英语教师执教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走入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他们的到来一方面丰富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中国学生带来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另一方面,中国学生也收到了外籍教师的西式思维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由英美外籍教师任教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文化层面,按对等平衡原则制定课堂教学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国元素的缺失,从而实现中西文化比例平衡。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传播途径,大学英语教学的春风吹来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吹来了琳琅满目的西方文化。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严重的失衡现象。来矫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亲西方”趋势,调整中西文化的分配比例,达到一种中西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合理平衡的文化关系参考文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