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既然语音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灵活运用语音教学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语音关,跨过汉语学习的第一道门槛。
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授留学生汉语语音时的经验,总结出以下9种语音教学技巧:
一、模仿法
模仿法是第二语言语音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技巧。其基本教学步骤为: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发音。
传统的不一定是不好的。虽然模仿法单调、死板且有时效果不佳,但这种技巧也有它的优点:它极易操作,而且使用范围广泛,所有的音都可以用这种技巧来教。因此,这一教学技巧至今仍广泛地运用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是最基本的教学技巧。
我们认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简单的音可以使用这一技巧教学。然而,对一些难发的音,尤其是学生模仿多遍仍然存在问题的音,就应该考虑使用其他的教学技巧了。
二、图示法
图示法是一种借助图画、图表、图示等手段讲解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教学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用舌位唇形图来演示汉语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早在1963年,周殿福、吴宗济编著了《普通话发音图谱》。该书较为精确地绘制出了汉语各个辅音、元音的舌位唇形图,并且第一次把普通话全部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状况用X光照相和颚位照相的方法加以科学展示。这部著作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非凡的指导意义。直观性是图示法的突出特点,这种对口腔的直观图解有利于留学生掌握汉语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另外,在声调教学中,五度标记法也是图示法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用板书的形式展现五度竖标,并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55、35、214、51”分别在五度竖标上标示出来。学生便一目了然,轻松理解了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而且印象深刻。
三、手势法
手势法就是教师用双手演示汉语语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教学技巧。运用手势法进行语音教学能够将复杂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事半功倍。
例如,大多数韩国留学生掌握不好汉语声母“r、l”的发音区别,我们便常常采用手势法教学:首先,把手伸平,手心向上,告诉学生把手看成舌头;然后将手指第二个关节向上翘起,这一过程显示的舌位变化是“r”的发音;再将翘起的手指重新伸平,这一过程显示的舌位变化是“l”的发音。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讲解“z”和“zh”,“c”和“ch”,“s”和“sh”三组音发音时舌位的区别:手伸平,表示“z、c、s”三个音发音时的舌位;手指第二个关节翘起则是“zh、ch、sh”三个音发音时的舌位。
在声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手势法进行教学。可以请全体同学和老师一起抬起手臂,用手指画一条又高又平的线,代表55调值,练习阴平调;以45度角由低到高画一条线,代表35调值,练习阳平调;画一条类似“对勾”的折线,代表214调值,练习上声调;画一条由高到低的线,代表51调值,练习去声调。
四、带音法
带音法就是用学生母语中的音素,或一个已经学习过的音素,或一个容易发出的音素带出汉语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与之相关的音素的教学技巧。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发出一个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音素,将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稍作调整,就可以把要学习的音素带出来。反复操练就可以较好地发出这个新学的音素。
例如:学习单韵母“e”时,可以先发已经学习过且较为简单的单韵母“o”,然后拖长“o”的音程,将嘴角咧开呈微笑状,便可发出“e”的音。
学习单韵母“ü”时,可以先发已经学习过且较为简单的单韵母“i”,拖长“i”的音程,将唇形拢圆,便可发出“ü”的音。
日本留学生容易将汉语单韵母“u”发成日语的“う”,我们在教授日本学生“u”音时,可以先发日语的“う”,拖长音程,将唇形拢圆,便可发出“u”的音。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容易把汉语声母“sh”发成英语中的[?],我们在教授他们汉语声母“sh”时,便可以先发[?],拖长音程,并把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部,便可以发出“sh”的音。
五、夸张法
夸张法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发音、做发音示范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适当的方法突出汉语某些音发音特点的教学技巧。
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夸张法的教学技巧,扩大音与音、调与调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汉语发音。
例如:在示范单韵母“a”的发音时,汉语正音教师可以把嘴张得大一些,用这样夸张的口型帮助学生掌握单韵母“a”的开口度。
轻声的教学也可以使用夸张法教学,我们可以将轻声前的音节适当拉长,同时提高音高,并将轻声音节短而轻的特点适当放大,便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轻声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模仿。
在儿化教学中,“ng”之后加儿化的音留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如:“肩膀儿(jiānbǎngr)、花瓶儿(huāpíngr)、蛋黄儿(dànhuángr)”等。他们普遍觉得“ng”后的儿化加与不加区别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在作语音示范时,可以将“ng”后儿化的卷舌适当夸张,学生便容易模仿和掌握。 在运用夸张法时,我们应该注意这种技巧是在学生初次学习某个音时使用的,在学生掌握了这个音的发音方法以后,就不应再夸大这些音的某些特点,而应该读出正确的、标准的读音。
六、描述法
描述法是教师通过对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描述来教授语音的教学技巧。我们把描述法分成两种:科学描述法和形象描述法。
科学描述法就是对汉语语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科学的描述,例如:在讲声母“b”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音是一个双唇不送气的清塞音。这种教学技巧虽然注意了科学性,但是术语过多,留学生很难理解。在使用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进行科学描述,并应配合图示法,描述的同时展示所描述音的舌位唇形图。
相比于科学描述法,我们更提倡使用形象描述法。所谓形象描述法,就是教师将所要练习的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用比喻或比拟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教学技巧。例如:在教单韵母“e”时,可以告诉学生,先做出微笑的表情,再发这个音,这个音便容易多了。这就是运用形象描述法将发音的唇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情联系在了一起。再如:在教声母“c”的发音时,可以将“c”的发音比喻成漏气气球的声音,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个音的发音特点。
七、对比法
对比法指的是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两个近似音之间的差别,从而发好这两个音的教学技巧。
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比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汉语中近似音的对比
例如:声母“r”和“l”的对比;声母“z、c、s”和“zh、ch、sh”的对比;汉语中几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b、p,d、t,g、k,j、q,z、c,zh、ch”的对比;韵母“i、u、ü”的对比;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的对比等。
2.汉语和学生母语中近似音的对比。
例如:汉语声母[t?]和英语的[d?]的对比;汉语声母[?]和英语的[?]的对比;汉语声母[s]和英语的[θ]的对比;汉语韵母[a]和英语[?]、[a:]的对比;汉语韵母[u]和日语[?]、英语的[u]、[u:]的对比等等。
在使用对比法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和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
八、符号法
符号法就是利用一些符号辅助语音教学的一种教学技巧。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不宜用过多的语言尤其是术语进行解释。因此,符号法这一简洁明了的方法在很早以前就被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了。但是大多局限于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语音教学中却很少使用,这是十分可惜的。我们应该努力将这种技巧运用到语音教学中来。
在此试举两例:在音变教学中,“一”和“不”变调的规则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法进行教学,板书:一+第一、二、三声时,一(yī→yì);一+第四声时,一(yī→yí)。不+第一、二、三声时,不(bù);不+第四声时,不(bù→bú)。
在汉语语调教学中,使用符号法能很形象地表现出汉语四种语调的实际读法: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九、音节法
汉语中“y、w”的用法比较复杂,如果把这些复杂的规律一一讲给留学生,不但会使他们混淆其用法,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此外,汉语中的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i[?]和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i[?]也不容易发。所以我们借鉴国内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设计了音节法。即把含有y、w、-i[?]和-i[?]的音节组合整体教给学生,学生只要把这些固定的组合背下来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避免了这方面偏误的发生。
以上便是我们总结出的九种语音教学技巧。希望能为从事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同行提供一点参考。语音教学技巧肯定不止这九种,我们应该研究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技巧,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从而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