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研究探讨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解析言语生成和理解的模式。作为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交互契合点,隐喻能力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在2008年和2010年两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上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几十年隐喻能力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梳理,探析理论与实例中隐喻能力与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关系,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总结隐喻能力研究对词汇教学方面的启示。
二、 隐喻能力研究现状
Lakoff & Johnson提出隐喻从根本上是概念性的,其“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外一种事情或经验……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Lakoff & Johnson 1980:1)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隐喻能力一般是指理解和产出隐喻的能力(Danesi 1986),包括隐喻的辨认、理解、解释和产出。狭义上的隐喻能力包括接受能力和产出能力,强调对隐喻的认知加工;广义上的隐喻能力包括狭义的隐喻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语用意识、隐喻功能等多个方面, 主要侧重的是隐喻的社会互动功能。(Littlemore & Low, 2006: 79)Danesi (1992)认为, 隐喻能力是本族语者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本族语者概念流利的基本要素之一,二语学习者只有掌握了目的语是如何在隐喻性推理的基础上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知识后,才能达到与本族语者一样的流利水平。
目前国内外的隐喻能力研究如Bores (2000a)、Berendi, et al. (2008)及龚玉苗(2005)、申蕾(2008)、桂春英(2008)的实验结果均证明通过隐喻意识培养进行词汇教学有利于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基于Bores (2000a)和Berendi, et al. (2008)的研究,2013年5月陈海燕、汪立荣进一步证实了隐喻意识培养对长期记忆、促进词汇意义记忆以及对词汇的自主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中,笔者在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多次座谈交流中发现,近八成以上的学生普遍认为词汇学习枯燥无味,事倍功半,并希望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穿插四、六级词汇讲解及速成技巧。迫于过级和考试的压力,学生无法向被动的接受信息及强化记忆的过程妥协,由此所产生的矛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被动状态,词汇学习的动机不能内化,也必然无法形成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文秋芳在200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往往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而隐喻“是词义产生的重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情感的释放口,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
在这种现状之下,隐喻能力,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工具,也成为应用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时,如何让隐喻在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和广大学生关注的问题。
四、隐喻能力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隐喻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一同构成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而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并且贯穿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隐喻能力作为认知、思维和语言的纽带,在词汇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关于隐喻能力相关理论及实证的研究也充分体现出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指导作用。
在陈海燕和汪立荣(2013)隐喻意识培养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中,对95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EFL词汇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词汇的短期和长期记忆,加强对词汇意义的记忆,有利于培养隐喻词汇自主学习。魏耀章(2012)对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隐喻理解的影响中也谈到,尽管学习者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差异会在隐喻理解中起着不同作用,但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越高,隐喻理解能力越强。由此,我们得出一下启示。
首先,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及不同的构词法,如前缀、后缀、转换、派生、合成等。通过分析对比隐喻喻旨和喻体特质差异来发现体会隐喻的用法,并且在讲授词汇时侧重词语基本意义如何延伸、转化隐喻意义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词汇意义与已学词汇的联系,对比词性变化,例举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以及词义辨析来深化词汇学习;或利用树形图或语料库表明词义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来发现词汇的隐喻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创造性地发展隐喻思维。
除此之外,隐喻体现着不同语言文化群体的不同思维方式,隐喻能力的培养还要求在词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内涵知识和语言思维习惯,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隐喻思维差异,深刻理解隐喻性语言,提高隐喻意识。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对隐喻性成语、谚语和习语的比较,更好地透视其文化内涵,加深对语言思维习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身隐喻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111.html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词汇的语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