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激发和引导。所以在技校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切实加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技能训练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无可厚非。但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关键是看文化底蕴。特别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发展更不能忽视,一名学生如果没有具备语文素养,即使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后在企业发展中没有文化底蕴,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因为从事每一个行业或每一种职业,均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借助实用的语文教学去实现。学生在校就读两年期间,语文课的课时数和语文活动的次数也无形中被减小,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要在文字基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方面得到提高,显得十分困难。技工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语文实用性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在语文素养方面也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提高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突出趣味性
1.1 在日常教育教学环节中,为了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上好每一堂课的终极目标。孔子教授诗三百,有音乐,有舞蹈,可见古人早就提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而言,专业课是技校学生学习的重点,不少学生认为基础课仅仅是专业课的陪衬,没有下大力气来学习的必要。甚至有些技校学生认为,自己到技工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因此主要精力应放在专业课上,学习其他基础课没有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融会贯通能力,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1.2教学内容要突出趣味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讲深、讲透,语言表达力求诙谐风趣。教材中的范文都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作,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但又不可能是大千世界的全貌,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具有适应时代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布置写作说明文时,让学生介绍一下会计这一职业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就职业道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文化基础课就同学生重视的专业课挂钩,使学生觉得学好任何课程都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从而激发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技工学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有“反正也不用考大学,混两年谋个饭碗了事”的错误思想,学习劲头不大,尤其在语文学习上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与老师不配合。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
3.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语文才能的平台
学生得到鼓励,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得到肯定,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语文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主题班会,办好黑板报,让学生的语文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办好校刊,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语文知识抢答赛、校园广播等,给学生更多展示语文才能的机会。如教师在讲电子小报时,让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定主题、设计版面、查找资料、整体布局,学生分工合作,尽职尽责,踊跃参与进去,学生互评,给每个小组展示他们作品的机会。最后,教师做出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教师的语言可分三种:一是讲述语言,二是提问语言,三是评价语言。教师要特别重视对评价语言的研究。社会上曾有这样两句流行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两句话用在教学中也同样适合。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对他的评价是最权威的,是至高无上的。教师评价某个学生是好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把他当作好学生来看待;教师评价某个学生是差学生,其他学生也会把他当作差学生来看待。同样,学生本人也会按照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所处的地位。所以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终身。教师要确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以及“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便可成才”的学生观,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馈中经常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成功的信念,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是三位一体、共生互动的只有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117.html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