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学方面的人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化学教学一般都是老师教,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遵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找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建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含义
所谓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是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有效果,一个是有效率,一个是有效益。有效果就是教师教学让学生学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有效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较多教学成果,有效益就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课堂有效性的理论策略有三个:第一是情感策略,要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合理运用情感策略。要提高学生化学课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喜欢上化学课,激情和自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第二是氛围策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营造一种氛围,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实施创新教学的氛围。第三是方法策略,这个策略理论主要是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技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问题
1.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老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就会用“说实验”的方式代替做实验,在课堂中,教师通过照本宣科的给学生进行实验步骤的讲解、实验内容的讲解以及实验结果的讲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这个实验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观察的积极性,也减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利。此外,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都是班级中所有的同学都按照同一个模式进行,大家考虑相同的问题,重复做着同一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步骤基本都是一样的,连实验的数据都相同。这样程序化的实验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认为化学实验不过是个形式。而且由于实验是分成小组进行的,一部分学生就是在一边观看而不进行操作,不留心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实验模式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不利。
2.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化学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化学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其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就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很难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时候主要依赖化学课本,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会触类旁通。在化学教学中,基本都是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是从属地位,这种模式没有把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不会自主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通过趣味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属于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所在,也是化学这门学科散发魅力的源泉,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教育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直接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例如,在化学的第一节课上《绪言》给学生展示几个趣味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这门课程。可以给学生演示“瓶吞鸡蛋”第一步:用集气瓶收集CO2,气体瓶口朝上放在桌面上;第二步:将一个比瓶口稍大的鸡蛋浸泡在比例为百分之四十的醋酸中,等鸡蛋壳变软之后,把鸡蛋取出来,把表面的硫酸清除掉,放在及其瓶口,没有发现变化;第三步:向瓶里加NaOH溶液,把鸡蛋的小头堵住瓶口,摇晃瓶子,慢慢地这样时候鸡蛋就被吞进去了。在这个时候,学生一定很惊讶,因为还没开始学习,教师也不用急着向学生讲解,引出化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对化学的奇妙之处有个大致的了解。再比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个课时的时候,可以采用“比赛吹牛奶”的方式来进行可课堂的导入。可以在两个小烧杯里放置同样规格大小的石灰水,注意:这个时候的石灰水是比较澄清的,一个烧杯我们放置在一边,可以看到没有任何变化,而在另一个烧杯里,我们用玻璃管往里面吹气,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个时候澄清的“水”已经变的浑浊起来,这就是老师变得魔术。通过这个“比赛吹牛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二氧化碳的神奇之处,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好像便成了牛奶。通过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2.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2.1用生活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给学生展示化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新鲜的花瓣,这些花瓣要带有颜色,教师准备一些溶液,这些溶液为水跟酒精的混合物,体积比例为1:1,把这些花瓣研碎放入到原来准备好的溶液中进行浸泡和过滤,然后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之后再准备一些食盐水、肥皂水或者纯净水等,把这些色素提取物放置到不同的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看看其所呈现出来的酸碱性。 2.2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产物。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要能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把化学知识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知识,对常见的生活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部分生活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结合生活环境讲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质的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设定一个生活场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时候,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就消失了,这是跑到哪儿去了呢?那么我们加入过多的糖的话,这些糖就会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为什么?”在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
3.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开放的,创造性也不容忽视。作为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力的实现创造条件,而不是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操纵。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老师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验:出示Zn、Cu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告诉同学这就是一个电池,若用导线把Zn、Cu连起来,导线上就有电流通过,之后向学生提问:“老师应该怎么做?看到什么现象大家才能相信老师的话呢?”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认为是灯泡或者电流计。接着教师再次提问:“Zn、Cu谁易失去电子?在实验中本应在Cu丝上见到红色的铜,但红铜上见红铜现象不明显。而换一个导电溶液就发现铜丝表面有气泡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老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说明:“化学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若改变电极和导电液体,可以生产出各种输出功率和性能均不同的电池。那么,化学电源的优点是什么?”学生甲:不会污染环境;学生乙:能够实现能量的转换…等等。教师最后对实验知识进行总结,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认真思考和分析传统初中化学教学问题,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趣味实验教学、生活化教学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争取做到满足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