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同质化,团队意识欠缺等等。艺术学院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与扩招后生源素质下降、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不无关系,但追根溯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训练太少,缺乏应有的技能训练,导致实践经验不足,在工作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
(一)原有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不适。艺术学院是依托大学母体的资源办学,教学计划及体系都是沿用母体的教学模式,但艺术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方向都不同于母体,特别是艺术专业原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艺术学院在科研、教改等学科建设上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而且这种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
(二)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专才教育,不利于综合性人才培养,需要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解决“通才”与“专才”的矛盾问题。当今社会上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需要设计中的“通才”,又需要设计中的“专才”。艺术学院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价值观念,即“通”与“专”界定的“度”。没有科学和正确的“度”,就会在人才培养行为上失去正确的方向、合理的结构和科学的内容。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分科进行的,专业划分很细,很容易出现专业教育过度职业化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不够,这些都会严重抑制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不出个性化人才。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三)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严重抑制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 完善艺术学院的教学方法和目的
如何突显专业特色、扩大专业优势、培育专业人才是艺术学院建设的关键问题。艺术学院现有的问题,应采取有效地方法和途径对艺术学院各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目的。
(一)以主题主导、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方式,必然带来新的思路和产 生新的思考。这大大激发了我们深入而广泛 的研究、尝试把主题教学方式融入专业核心 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和推动学生围绕“主题” 进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自由组合为 若干小组。主题教学是基于实际的“问题”教 学法,注重过程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 考,掌握方法,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整 个过程也是对视觉潜藏文化元素的学习、研 究及信息的储备。它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 或探究步骤,“方法论”贯穿在整个教学研究 的不同层面。每一个主题都是不同的问题, 而主题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因此,主题是 动态的,没有固定模式,必须根据特定的需 求重新拟定,由此,形成了“灵活性,针对性, 应用性”强的主题确立方式。核心课程由于 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的特点而必然体现为 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团队教学”的授课方 式。由于研究式的学习、促使教师设置“情 景”以不断提问及组织学生讨论、个别探讨、 答辩、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推动学生学习, 并以“设计工作室”形式为主导开展教学。教 师与学生的角色自然转换。由此课程的组织 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 变和a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这种教学方式极 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综合研 究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团队的 协作能力。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与竞争的时代,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每隔一年或半年,必须通过对国内外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工业生产情况、社会消费热点等方面进行调查,对新的信息进行分析、学习与研究,然后有选择地充实到自编教材中。有条件时也可以派教师巡回驻厂,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企业与学生间的矛盾,同时参加企业定期开展的技术力量培训,形成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打开服装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学校专业教师技术的不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适应企业的技术人才。
(二)加强艺术学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
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以实践训练为主、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引导教学和启发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完全以实践训练为主要环节,探索着学,开放着学,主动地学,教师的教只是适时的、必要的和关键的点拨而已。
构建“两种形式、两组课程块”模式,打破传统的“三段式”结构模式。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主要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单一进行,缺少弹性,对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面的拓展、创造力、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不良的作用。“两种形式、两组课程块”模式即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公共课、专门课两组课程块。必修课基本涵盖了学生适应未来第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修课主要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公共课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课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须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改革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就要改变课程体系脱离时代发展状况的局面,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以适应新的设计教学的需要。
(三)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今后独立学院的主要办学方向。例如在许多院校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室制、教师的“双师”制与企业联合共建某一专业学科等等,它可以使高校在增减专业方向时,能更多地考虑地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了解该地区的厂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要求,使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目的性,减少人才培养的重复和过剩,形成错位竞争,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而且也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创建了相互交融和结合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的机会和体验;也有利于为实现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体制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注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适应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艺术学院的教育应该不断完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艺术学院教学良好的运营机制,不断在教学中采用新方法、新措施,加速教学科研成果向商品的转化进程,最终实现为社会塑造出一批有竞争性、创造性、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