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与国际社会接轨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增多,必然引起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增长。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究竟包含哪些要素,以及在口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问题的研究,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紧要任务。
一、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Spitzberg(1984)认为交际能力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既“有效”(effective)又“得体”(appropriate)的交际行为。“有效”是指能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得体”强调不违反特定的交际语境中的行为规则或准则等。
Spitzberg和Cupach(1984)还指出跨文化交际应包含三个要素,即知识、动机和技巧。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而Yong Yun Kim(2001)综合地运用社会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改进并发展了这一观点,总结出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因素的新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包含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和行为(operational)三个不可分割的主要因素。
认知因素是指能够理解各种言语和非言语编码信息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对目的语交际知识(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了解;对文化的理解;认知的丰富复杂性。
情感因素也包括三个方面:交际者具有适应目的语文化的意愿和能处理交际挑战的情感动力;具有身份弹性,愿意改变原有文化的习惯;审美共向、移情能力。
行为因素指按照目标文化模式并通过某种外在行为表达出交际者的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体验的内在能力。包括各种技术能力、协调一致及调和文化差异并解决问题等能力。
“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因素互相联系,并同时存在于所有的交际情景中,是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缺一不可。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试图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着眼于“知、情、行”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使学生既具有跨文化交际相应的知识,又有和异文化者交际的意愿和兴趣,并且具有实践运用的行为能力,真正进行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二、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有些老师更多地从语言角度考虑,在教学中把英语只当作一门知识来教,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语音的纠正,语法项目的讲练上,把语言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语言点,认为让学生学会更接近目的语的语音,并掌握一定量的习语或正确运用语法规则,就是学会了英语。但是实际上,掌握了语言知识并不等同于具有了交际能力。只注重语音、语法等的准确性,忽视了语言在不同环境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要求,仍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以如果忽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忽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必然是学生虽然掌握许多语言知识,可真正运用起来却很难达到得体、恰当的要求。(毕继万,1998)因此,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应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
2.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同于讲解目的语文化
有的老师认为既然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间的交际,因此只要使学生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或者多给学生讲解文化知识就行。于是有的老师觉得只要课前花几分钟时间进行文化导入,讲一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就可以获得交际能力了。前文已提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知、情、行”三方面要素,缺一不可。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固然是必需的,但并不是全部,只是“认知”因素的一个方面。因此只注重课堂讲授文化差异和背景知识,忽视其他因素,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氛围环境和实践机会
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口语训练只是纠正语音、语法,背诵句型等,缺少言语交际训练。在这种模式下尽管教师可能在注重对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进行文化知识的讲授,但学生却很少获得实际操练的机会。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忽视了学生才是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主体。只靠老师的讲解,无论是只讲几分钟,还是满堂灌的方式,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听课。而这种被动的接收并不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意图,学生很少获得用英语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进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不仅应注重如何“讲”课,还应多考虑怎样给学生创造更多、更贴近真实生活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获得交际能力才是最佳途径。
三、在口语实践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针对以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认知角度、情感角度及行为角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学习跨文化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真实语境材料,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将英语母语者的实际交流情况真实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体会对方文化的氛围,加深学生对英语及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习得语用规则,实现更得体的交际。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展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生活并熟悉习性。如通过阅读英文小说,欣赏英语影视作品,听英语讲座、报告,或学习英文歌曲等多种渠道和手段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价值观、态度、信仰等文化知识,体会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意愿与兴趣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仅依靠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提高自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接纳外国文化,吸收、体验并积极地发现文化差异,提高文化敏感度。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好感和兴趣,增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动力,并且对于不同于自己本族文化系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习俗等持开放、欣赏的态度。(张红玲,2012)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开放、欣赏、移情的态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跨文化交流,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为学生多创造口语实践机会,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的实质应当是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后,教师还应充分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下或是模拟真实的语境下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设置日常生活有关的交际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对话;还可以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话题让学生进行专题辩论和小组讨论等。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充分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去。如:设置英语角、组织戏剧表演、创办英语口语大赛、举办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同时,应鼓励学生多与英语母语者或者外教进行交流沟通,如通过收发E-mail或通过网络和说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语音聊天交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总之,应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运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大量使用英语和欣赏文化的演练场,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口语实践当中,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改革,还需要英语教学工作者们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