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课程实践”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职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实践”是课程教学、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强化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案例引路、理论探究、实践活动、成果汇报”等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再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上述模式进行修正,重点突出和强调实践环节,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作为支撑。以信息技术课为例,通过科学的小组安排,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恰当运用小组协作型教学策略,把此教学模式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解决了课程教学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大大改善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操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活动载体,以小组协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以案例的模拟操作为教学实践过程,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案例研究为学生后期进行理论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成员根据案例需要分配和承担不同角色,以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同时也避免了老师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信息技术最终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技术。事例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以事例为引子,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索解决方法,在猜想→尝试→分析结果→再猜想的寻求方法过程中,发现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如:在教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将自己的认识、观点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制作出来进行交流。如在教师节到来之时,我与学生讨论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送给老师,学生兴趣盎然,从画面设计、语言文字到图片处理,有不少新的创意。制作中,学生发现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使这张贺卡动起来,怎么办呢?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因为软件菜单项表述清楚,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多次尝试,都能很快掌握“自定义动画”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我不需讲得太多,只需在一旁鼓励学生探索,引导他们互相之间交流学习所得。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学会的,有直接的亲身体验,印象自然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联想、尝试、比较、再尝试等学习能力。还由于学习是从问题出发的,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生都会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我们任课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如下,可做参考:
1.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增强信心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学不能一开始就讲比较枯燥的知识,而要从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入手,多让学生接触机器,同时给学生讲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成功案例,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以实用性为目的,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从信息技术这一不断发展的学科中走出来,决不能局限于某一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应用性。使学生学了就能用,在学习中、生活中能使所学内容用得上,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如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制作课程表、打印贺年卡等。而在应用时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反过来促使学生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2.2开放性。开放的机房、充足的资料、宽松的环境。既有一般学生都掌握的基本内容,又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探索的内容。
2.3思考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会使用电脑,还要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3.从实际出发,强化实际应用能力
上课时,教师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并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能力。
三、以操作为原则,进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要的上机时间是学好计算机的保证。我校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室,上课和上机在一起。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电子教室分组讨论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总之,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突出一个“用”字,在应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适应能力,强化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