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充分利用课文标题
很多文章,其标题便是其重点,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标示主旨,或隐含作者态度与情感。孔子说“循循然善诱人”。如以标题为点,串起全文的阅读,循循善诱,牵引学生深入研读,既快速有效,又大气自然。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不厌其烦描写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通过他的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灵魂,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跃然纸上。对此作者没有一句主观的评判,而是将自己的好恶隐含在客观的描写里,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通过他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本课重点就在奥楚蔑洛夫的“变”字上,“变”与“不变”,正是这人物的特色,也是关键,只要抓好了,阅读目标就可达成。可以从标题入手这样设计:①标题中的“变色龙”本是一动物,文中指的是谁?②“变色龙”最大的特征是“变”,请找出文中人物的“变”,并说说其原因。③你发现“奥楚蔑洛夫”身上有“不变”的东西吗?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再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感受到深切的父爱,也是本文的重点。然而,本文的作者对于文章的剪裁却是别具一格。详写了送行的过程,买橘子的过程写得较详细,写背影的笔墨,又特别详细。而详略的原则是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教学时,抓住标题“背影”,引导研讨,就抓住了重点。
二、善于抓住关键字词
有些文章,某一字或词,便沟通了文脉,或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若善于抓住这一关键字词,便可提挈全文,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紧扣重点阅读。如《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本文写他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一事,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其关键和重点在一个“中”字上。抓住了这“中”字,展开充分研读,便可深入认识人物,有效地理解作品写作手法和作品的主旨意义。可设计如下:①读《范进中举》后,你认为哪一个片断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②细读范进中举时的细节描写,思考:范进为何反复念叨 “噫!好了!我中了!”?结合全文说说,对范进来说,哪些方面会好了?③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再如,《口技》一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口技者”的“善”。只要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做如下设计:①文章开篇说“京中有善口技者”,请细读课文说说口技人的“善”。②为突出“善”字,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表现?
三、挖掘文本重点句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情感,或赞人性,或表感悟,或蕴警示,或揭现实等等。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如果阅读教学中能充分挖掘蕴含在文章里的重点句子,相机诱导,加以引导点拨,可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并深入理解的能力。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主要是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而课文结尾句恰恰是作者的情感所在。把握和运用好了这一处,便可让学生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由此引发对人、事、景、情多方面的研讨。总之,教无定法,我们要做的是多花工夫研读文本,正确把握重点,找出、找准文本阅读的最佳切入点,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可达到以生为本、有效阅读的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542.html下一篇:钢琴教学中听觉与内心听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