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中听力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事实上,大学英语听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1.1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通常是单一、固定或缺乏新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在这种沉闷气氛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听力课程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产生压力,从而变得紧张焦虑,听力水平很难以提高。
1.2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听力理解取决于学生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相互作用。然而中国学生由于受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制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接触到英美文化,因此缺少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成为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难题。这就是学生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能听懂文章的大意,在做题时却不能找出正确答案的真正原因。
1.3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干扰
听力者的情绪影响其听力理解。许多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存在着紧张、不自信等心理负担,在听力的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与消极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心理障碍。一旦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就会影响正常的听力水平发挥。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以及理论依据
2.1 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 钟启泉,2001)。Skehan和Swain 等人认为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中强调意义的表达。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意义在于设计恰当的语言活动, 使学生学会如何用目的语做事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动, 从而习得语言。(龚亚夫、罗少茜, 2003)
2.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并在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等理论的支撑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
外语教学最初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在上世纪60年代,任知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习者的认知模式进行了新的研究。到了上世纪70年代,海姆斯在认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法。克拉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它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下获得大量的目的语言输入,并在不同的情景之下将习得反复操练和实践。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基本条件: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语言主体的作用。第二,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第三,注重协作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资源。( 王毅敏,2002)。
三、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
3.1任务前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如听力材料中的新单词、词组来帮助学生形成足够的语境知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讨论与分析, 在听之前根据已知信息预测可能会听到的内容,然后在听力过程中与听力内容进行对比,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
3.2 任务中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学生根据听力材料的标题、选项或已知的信息来预测情节的发展或结果。在听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词或内容适当的记录。最后 教师根据听力材料进行提问,对文章中出现的长句或难句进行必要的精听练习,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3.3任务后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要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详细的总结并进行听力的相关训练,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使学生对听力材料巩固、深化和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听力内容进行复述和训练,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知识。
四、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以任务为中心,可以让学生充分而全面的参与到教学的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去的教学法,是一种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听力,还有更多的参与与活动的机会。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做到了知识的传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任务型教学法还有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基本的词汇与语法知识,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的学习环境中快速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650.html上一篇:互动式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