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一、克拉申关于输入假说的理论综述
“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通过上下文和情景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说就自然学会了” ( Krashen,1982) 。意思是说,只要二语习得者接触到的话语里含有 “可理解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该输入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语言习得便会发生。假使习得者现有的二语水平为“i”,那么,能促进他语言习得就是“i+1”量大小的输入,所以,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的内容,而这种输入又具有足够的量时,语言习得就会产生。按照克拉申输入假说,语言用词是否流利是随时间慢慢提高的。
克拉申的理想输入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语言输入要具有可理解性。这种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材料是二语习得的前提条件,相反,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是浪费时间。
2、第二语言的输入要求具有趣味性和相关性。要使输入的语言对以后的习得有利,学习者必须对其进行有意义的加工,也就是说,学习者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相关联,语言习得就会在学习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产生。
3、语言输入要求进行非语法程序的安排。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要具有足够的容易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
4、语言习得的输入要足量。据此,克拉申提出了i+1原理。
研究者们对于“输入假说”,有大加赞扬的,也有坚决反对的.所以我们应该辨证的认识 “语言输入假说”,他的弊端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克拉申对“可理解输入”的定义并不明确。我们即要辨别这一假说的真伪,所以必须要知道如何定义学习者某一特定阶段的语言知识水平,然后才能知道下一阶段的水平.也就是说学习者现有水平“i”较难确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外语教师只凭借自己的感觉行事。
2、克拉申可理解输入中的“i+1”模式在实际语言教学中很难实现,语言教师无法把握语言输入到何种程度才属于“i+1”水平,而不是“i+0、i+2、i+3” 水平。
3、输入假设过多地强调输入,不重视输出,所以这并不利于学习者培养交际能力,很容易造成中国教育这种哑巴英语的现状。
4、输入假说过多地强调外界环境对于语言习得的决定性作用,反而忽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而在现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所习惯形成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是据此而来。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实践,最后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输入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师在讲解时,应遵循 “i +1”的规则。
即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避免使用过难或过于简单的目的语,也就是说,输入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果教师使用的目的语过难,则会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自信心的下降,影响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使用的目的语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但如何确定“i”的界限,相信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并没有对“i”的内容检测提供可以实行的办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们平时的练习情况,从日常生活中推测出他们现有的水平,作为“i”的依据。只有教师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运用 i+1 可理解输入假说。
2、课堂输入应按 i+1 假说,因材施教。
首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采取不同的输入量,做到输入难度适当,确保学生获得理解性输入。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准确的发音,语言速度等都要适中,并避免使用生僻词和复杂的句子。如果有学生不能理解的语言内容,教师还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输入,要经常了解学生在输入过程中的不同反应,不断调整输入量度,避免输入难度过高或偏低。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阶段性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的目标应符合i+1原则,既有挑战性,又能够经过努力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介绍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的主要观点探讨了其对外语教学的两点启示。即在语言学习中,语言的大量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全面了解“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学习问题,并从一定的角度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我们在运用克拉申输入假说的同时不能脱离国情,校情,生搬硬套。因此,运用输入假说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要取其精华,最终使中学外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