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文言文是一种简洁的书面语言,是中国古典的精髓。学习文言文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可以更好的欣赏传统的文化,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阐述的道理和表达感情。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这样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
虽然文言文的学习如此重要,但是,当今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谈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在教师中也存在,不愿意教文言文,不愿意上文言文公开课,较少有涉及文言文教学研究的论文发表等现象。
二.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中,我认为当今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因为初一所选的文言文课文相对较为浅显易懂,所以初一的学生对学习文言文还有一种新鲜感。但是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文言文难度的加强和应考的成分加大,普遍学生认为文言文很枯燥,更不要说让学生通过文言文增加知识,陶冶情操了。
2.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应考,逐个讲解文言文中实词、虚词、通假字、句式的解释翻译,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也是成套的模式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不注重对课外材料的补充,学生听老师讲得太多,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感悟,对于课外的文言文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没有真正的提高。课堂上这种“读――译――抄――背”的模式,不像学习现代文那样可以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探讨,久而久之,学生也因为觉得这样的模式枯燥而失掉了兴趣,甚至翻译时借助参考资料,完全不动脑筋,也没有理解到文言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3.由于考纲考点的要求,明确表明初中文言文只考课内文章,因此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考试要求,这样是很不利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研究。[2]在语文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中,评价范围狭窄、片面,手段单一,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对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三.针对现状的应对方法
分析文言文的重要性以及现状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一的现状,要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要正确认识初中文言文教学意义所在,明确文言文教学目标;第三要加强文言文诵读,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拓宽文言文的阅读面,加强欣赏。
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以下四个要素“诵读、理解、感悟、联系”。阅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首先要了解阅读过程的深刻的意义;理解是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以及主要内容;感悟是基于前两个目标,加入自己的感受;接触学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学习,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学习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1.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的正确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阅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和注意点,比如:发音、停顿、速度、节奏等。一些学习中文的学生只满足于清晰的发音,而忽略了读文言文时也可以读出情感,在熟读中自然成诵,将一些重要的、经典的段落熟记于心,再进而熟悉谋篇布局和语言、修辞。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3]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背诵前,给学生一些朗读时节奏、停顿、情感的指导,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会让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感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2.理解
对于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个步骤是学习词汇。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本篇课文的词汇,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归类和积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加强积累。比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中,有非常多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之”、“而”、“以”等。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归纳用法,分类记忆,掌握学习的方法。[4]
3.感悟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同样应该注意文言文的段篇结构、表达方式、情感、中心,教师在分析文言文词汇的同时,也应该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悟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中心。前文提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在,是要了解祖国的文化经典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启发学生去感悟文章的深度,了解写作背景,方能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所在
4.联系生活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文言文的学习也完全可以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以学习《童趣》一文为例。文中“以丛草为林”中的“以……为……”是固定结构,译为“把……当作……”。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媒体宣传的主题,学生早已理解并记忆。本文中的“以……为……”与其中“以……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5教师把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记忆效果。学生对现代汉语已经比较熟悉了,用熟悉的知识来学习他们相对比较陌生的知识,可以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716.html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