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近年来,国家把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符合21世纪初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医学院近几年,采用现代教学理念对解剖学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探索,旨在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尽可能发挥作为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生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能力的培养[2]。
1 观念变革
教育观念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前提,而转变教师观念则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转变教师观念即转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教师对改革实施的价值取向。当今大学,教学改革已成为适应大众高等教育的需要,是重能力、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思想决定行动,拥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上的每节课,都是一次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实践。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教学改革的程度和效果。通过解剖学教学改革,让学生不仅“学会”正常人体结构,更重要的是“会学”如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如何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把教学理念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3]。通过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反思和调整自我意识,适应并达到自己所处环境和能力范围所能达到的对教学改革理念和实践要求的最好状态,让教育者最终成为改革的责任人、主动者和志愿者[4]。
2 实验教学创新
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目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深化。通过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解剖学实践教学创新,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5]。
2.1 PBL教学
在个别人数较少的班级(主要是课程整合后的班级)积极开展PBL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师角色、评估标准、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明显不同。以理论知识为引导、以临床案例讨论相辅助、以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得到了师生的广泛支持[6]。
2.2 评价式教学
在多数班级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开展评价式教学,利用课堂测试和即时评价的方式改变原来传统教学方法。在开展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策略,争取更好地为学生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设计整体教学方案,包括实施方案、课程进度计划表、试卷、成绩单等。教学计划如下:授课前制订教学计划;准备测试试题;确定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①理论讲授:扼要提出下次课的内容,难点和重点予以指出,要求学生课下自学为主。②课下自学:学生及时复习理论内容,否则考核评价时就答不上来,学生互相评卷时会很没面子。③课上测试:即每次课用20~30 min的时间以试卷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试题经过参与授课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详细分工形成。④相互评价:测试结束后当堂课同学互相进行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试卷,展开讨论,小组或个人可以提出异议,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相互批阅,上交试卷。每次评价试卷的分值很小,旨在督促学生自学,培养学习习惯。⑤课堂指导:针对错误过多的试题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课堂上不遗留疑问。教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课上时间培养学生逐渐向学会学习到会学习方向转变。
2.3 标本教学
2.3.1 系统解剖学 学生主要通过充足的塑化标本(每个实验室有全身大体血管、神经和肌肉各一具)、自制手摸标本(涵盖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完整的骨骼等自主观察学习。
2.3.2 局部解剖学 认真进行尸体解剖操作,是学习局部解剖学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7]。尸体来源虽然极为困难(学校重视遗体捐献工作,以此补充尸源),多年来一直坚持实行小班、小组方式进行尸体解剖教学,每50名左右的自然班平均分成两组,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每次课4学时(2学时理论和2学时实验)连上,学生动手进行尸体操作,保证每个实验室每次课学生能有1~2具尸体可进行实验操作。
2.4 多媒体教学
利用2010~2012年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将现有解剖实验室全部建成多媒体实验室。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其教学过程是以观察和认识人体形态结构特征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适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从而形象地演示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人体形态结构特征,使学习效果和兴趣有所提高[8]。 2.5 实验室开放
开放实验室是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中只强调共性发展而忽视个性发展、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环节薄弱的封闭状态,增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充分利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用后的尸体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常年对学生进行开放解剖实验室及形态学标本陈列馆,起到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学习服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深受学生欢迎[9]。
实验室开放最终实现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实验室是完成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实验室开放、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医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3 理论教学改革
在有限的理论授课时间里,既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又使课堂生动有趣、师生积极互动交流、教学效果好,是每一位解剖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解剖学结构复杂、新名词多,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把抽象复杂的解剖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不断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多、“满堂灌”的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10]。
3.1 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学校新修订的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由“广而博”转向“少而精”,增加学生自学时间,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发展个人学习兴趣爱好和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改革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病例式、双语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把传授知识与培养科研意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11]。
3.2.1 案例式教学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案例版《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英文版案例分析《解剖学》为参考教材,选用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自制案例式教学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关键词”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维的设计,把时间尽量让给学生,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知识信息,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结概念、探索新问题。在讲述一个新知识点之前先以临床病例的形式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老师总结点评。通过相同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实施的不同教学方式比较分析,建构“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在反思中进行教学活动。过程:解决上次课给出的案例问题进行新的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主)熟悉新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总结。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能力。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自我发现概念和运用概念解决案例的不同情况,随时机智地作必要调整,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进一步精选和优化案例,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
3.2.2 网络教学 集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有效弥补理论授课不能与学生有效互动的局限。发挥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其备课及授课是真正意义的教学设计和创造过程,它既不离开教学内容,又融入了教师的个性、思想、观念、方法甚至情感,扩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12]。
4 考核方式改革
医学教育应重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所以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一直秉承应试教育,单一的期末终结性考试存在许多弊端,无法正常发挥考试的“指挥棒”的功能。为避免“一考定终身”,近几年我们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增加实验考核和平时考核成绩,解决“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
4.1 标本考核
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在每学期解剖学实验课结束后进行。选取制作精良、结构清楚、易于辨认的学生实验所解剖的尸体标本,分别安排在4~6个实验室进行,每个实验室放置5~7具尸体标本,每具尸体标本选取2~3个结构,共计10~15个结构,各实验室所设置标本结构难易程度基本相同,按顺序编号,统一发放答题纸,学生在试卷相应编号后写出该编号所对应的结构名称,各班考试顺序在考试前随机抽号决定,随机进入一个实验室进行考试,开考前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先安排在待考区(实验室),门口有老师按照学号的顺序检查考试证,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到邻近的实验室即考场答题,每考完1~2个班级,更换标本(试题),以防露题,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学生考完后即上交答题纸,由考场主考教师当场判阅试卷,每个标本标签2~3分,共20~30分,占总成绩的20%~30%。
4.2 形成性考核
主要采用上课提问、互考、出题测验、PBL学习等的模式进行循环式教学,增大日常学习时的评分比例,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压力,基本做到随学随会,加强日常学习时的理解和消化,实现中长期记忆[13]。
4.3 面试性考核
在人数少课程整合后的班级打破以往单一标本考试的传统,由2名教师担任考官,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得到及时的指点和考核结果的反馈,以便指导以后的学习。 4.4 评价性考核
在上实验课时进行10~20次不等的测验,学生经历学习→测验→评价(学生+教师)→指导教学→再学习的教学循环。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改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误区,达到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4.5 在线测试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个别班级进行网上测试。
4.6 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即理论考核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避免“一考定终身”。
近两年在生源基本相同,课程相同,授课教师基本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对照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改革实施后(实验组):教师转变观念,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先进。实验组学生考核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我校解剖学教学通过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教师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的改革,打破教师“满堂灌”模式,为学生营造理性思辨的空气,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将掌握、熟悉、了解、记忆、理解、解决问题6个方面真正有机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发现、分析、综合和讨论等探究式学习的能力[14]。为提高我校医学生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强化育人的根本性、专业的适应性、方法的有效性,积极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卓越医生而不断探索[1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