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然而,目前的教学成果并不令人满意,大学生的口语水平依然较低,很难达到《要求》中的有效交流。而且由于有分数限制,大学生参加口语考试的人数不多,难以引发像提高听力比重所造成的巨大影响。针对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试分析存在的主要困难。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困难有三个来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这三个因素有着自身形成的规律,又相互影响。
1. 教师作为困难的来源
Zan Chen和Christine Goh对来自中国22座城市44所大学的331位英语教师做了调查和访问,研究结果表明208位教师认为口语教学中的困难来自于教师自身因素,其中包括欠佳的语言能力、对于如何计划和执行有效的口语活动缺乏足够的教学法知识、不知道如何激励学生参与、不知道如何在学生不同的口语发展需求之间取得平衡。[1]
1.1 自身能力
很多英语教师本身就是“哑巴英语”教育模式的产物,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着较强的口语能力可以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部分偏远落后地区的老师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让他们有机会提高自身水平,而大部分院校只能提供一般的教学培训机会,并没有针对口语教学的专项培训,类似于出国培训这样的优质职业培训机会少之又少。这就造成“先天不足”的口语教师缺乏自信,对于教学有焦虑和畏惧心理。
1.2 教学法知识
由于历史上不重视的原因,很多英语教师在师范学院学习时并没有获得完善的口语教学法知识储备,他们对于如何计划、安排和实施口语教学活动并不熟悉。还有一些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他们对于口语教学法的了解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而在职业培训中涉及到口语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也是造成教师教学法知识匮乏的原因之一。
1.3 激励学生
对于学生普遍羞于开口的教学现状,很多老师束手无策,他们虽然试图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效果甚微。他们没有掌握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和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仅仅停留在学生课堂情绪管理的层面。
1.4 取得平衡
同一班级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老师难以解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口语发展需求的难题。在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口语课堂上,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口语教学很容易变成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互动表演,而水平较差的同学主动或被动的成为旁观者。正如林雅指出“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只有一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与英语教师进行互动,造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参与英语课堂互动不平等的局面。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互动中,普遍存在着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性内容,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大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4]
2. 学生作为困难的来源
在Zan Chen和Christine Goh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受访教师反映学生不主动参与和较低的英语能力对口语教学造成了挑战。[1]
2.1学生不积极参与
学生口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详细分析。
2.1.1 学生缺乏兴趣
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情况,林雅指出教学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4]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是很多英语老师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得出的结论,但有些实证研究却从学生角度得出了不同的判断。徐琳和蒋春丽在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调查中发现有84% 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口语非常重要,有7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对口语学习很感兴趣,71%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口语水平不满意并希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8]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和老师的判断截然相反,但其实并不矛盾,实际情况是学生对口语学习既感兴趣也不感兴趣。准确的说,学生对提高口语能力感兴趣,但对目前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和内容不感兴趣。在很多大学院校,口语课堂依然是教师主导而非学生主导,学生并不能参与决定学习内容,也不能参与设计课堂活动,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演示。这种将学生排斥在外的教学模式既与先进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相违背,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学习动机多样化
徐琳和蒋春丽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学生学习口语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 41%的学生为了在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9% 的学生为了出国深造,还有3% 的学生为了能与外国人交流,只有1%的学生是完全出于对英语的喜爱。[8]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口语学习有着明确和实际的目标,学习动机多样化本身是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实际口语教学内容不能较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或与他们的目标脱节,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Zan Chen和Christine Goh的调查反映很多学生认为口语不重要的原因是考试中没有要求。[1] 2.1.3 焦虑情绪
徐琳和蒋春丽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口语课堂上,只有13% 的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82%的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会因为紧张,害怕说错,丢面子而不喜欢发言,除非被老师点到。更为让教育者担忧的是“在口语课上, 62% 的学生存在焦虑情绪”[8],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3]一旦学习者出现焦虑情绪,他的逃避和排斥情绪也会相应增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会大大降低。当学习者注意到自我表达能力和学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时,其明显策略就是回避那些较难表达的东西(William Littlewood, 2000: 83)。[5]
导致焦虑情绪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学生害怕丢面子伤害自尊心。吴雁指出“因为口语基础不太好,学生们担心在课堂上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并伤害自尊心,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现象,不愿正常介入课堂练习。”并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学生们因害怕丢面子而不主动进入口语课堂练习,导致课堂信心缺失、课堂效率受到影响等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7]
2.2 较低的英语能力
2.2.1 较低的口语能力
在应试教育主导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没有立足之地,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先天”口语能力不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较高难度的大学口语教材和要求,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继而对口语学习产生焦虑,这又进一步阻碍他们提高口语能力。
2.2.2 较低的听力能力
在应试教育主导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同样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在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听力不好再加上紧张,很容易让学生听不懂或需要老师不断重复,进而无法和老师形成有效互动。
2.2.3 较低的语言输出能力
在中小学和部分大学目前的语言教学中,依然强调知识点和语法的重要性,并不突出语言在真实交互情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理念造成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相对较弱,即便有了稳定的语言输入,却无法实施有效的转化,形成流利和准确的输出。
3. 教学环境作为困难的来源
3.1 缺乏有利的教学环境
3.1.1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他中国地区外国人的分布并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没有使用口语交流的基础环境和机会。目前单纯依靠口语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做法相对吃力,成效不高。
3.1.2 有限的教学资源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资源汗牛充栋,但很多老师却反映口语教学的资源有限。实际上,他们反映的是适合学生需求和紧跟时代潮流的教材非常匮乏,很多教材和配套资源相对落后,并不合学生的口味,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徐琳和蒋春丽的调查表明在教学内容方面,55% 的学生觉得口语课堂上的话题不是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8]
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需要老师在浩如烟海的素材里寻找、辨识、比较和提炼,费时费力,这也是对口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
3.2 班级人数
口语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难题就是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分身乏术,学生锻炼的机会相应减少,从而造成教师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反馈,学生难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改善口语水平。这一问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尤为突出,传统口语课堂缺乏互动意识和活动,一个教师口若悬河,一群学生稳如泰山。美国外语教学法研究者佛丝认为,“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而学生人数太多直接导致有效和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匮乏。
3.3 授课时间
口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部分所占教学时间的比重相对较少,很多老师在教授完其他内容后单独进行口语教学,而不是讲口语教学穿插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甚至因为学生不爱学、教学成效差、学校不重视等原因干脆放弃口语教学或者走过场的应付一下。这些教学方式都进一步缩减了口语有效教学时间。
3.4 口语教学不受重视
口语教学不受重视最主要体现在测试上不受重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虽然有口语考试,但却规定在纸笔或网考四级成绩为500分以上(含500分),或六级成绩为425分以上(含425分)的学生方可参加,且不强制参加。而高考英语考试也没有将口语考试规定为必考内容,这在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必然导致学生根本不重视口语学习。
在平时的大学英语测试中,除非是口语课,否则一般不会有口语测试这个环节,这也造成教师和学生功利性的轻视口语学习。
如何有效的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大学英语教育和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上对目前大学口语教学存在的困难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希
望能对致力于发现和解决这些困难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参考,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改善大学口语课堂教学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5835.html下一篇:浅谈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