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互动教学在制定教育目的,运用教学手段,体现教学双方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等多方面都实施了重大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一、互动式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以上理论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作了进一步的论证。论证结果表明,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他们的引导下,把教学过程向学生积极互动、主动探索和思维的过程转变。主动的思维探索,积极互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行培养,使其自主性解决问题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声乐教学融合了技术和艺术教学。迄今为止,其课堂教学是以一对一的小课为主要组织方式。
(一)以“一对一”为课堂组织方式传统作坊模式,“徒弟”是处于接受、服从的地位,“师道”甚是“尊严”。学生意见一般会保留在心中。这种师生教学的组织方式,适应了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适用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客观上也造成了以上所述问题,导致“学”与“教”很难沟通,也很难从更深的层面实施教学互动。
(二)声乐课堂教学程序一直都是先练习唱声曲,然后唱歌,在留下作业。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练习方法进行讲授,对学生歌唱不恰当的地方予以纠正。表面看来是合乎教育规律的一个教一个练,主导是教,主体为学生自身的练习。传统的旧时练声法,多是以口授心传的教学方式。由于练声方法的不科学,也有把嗓子喊破以致以后都不能在进行演唱的。这种声乐学习现象不是没有保留下来,只是有着不同的程度划分而已。能够看出,这是一种不够完善的教学方法。
(三)声乐教学中“抽象的、诱导性语言”,体现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这种教学语言通常主观色彩比较强烈,能够调节肌体,但如果教师只对第二类语言偏爱,没有采用正确的运用方法,使师生都感觉自己在转圈子,具体指导性语言过多地由抽象模糊性语言代替,有可能对教学进程形成一定的阻碍,和规范的具体性指导相比,其效果也会显著差许多。
(四)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听自己的演唱时,首先是通过内耳向大脑听觉中枢传递完全不同于教师及其他听众用自身内耳的听觉及外耳所听的和感受,它们中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声乐教学对教师的客观作用及内在感受非常重视。只有不断的统一主客体,声乐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才会良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发挥的的声音比较好,老师却不满意,而学生认为本是较好的发声,唱起来却很不适应。首先会通过咽鼓管向听觉中枢传导,本身会认为声音共鸣“很满意”“很宏亮”,而事实上这种声音传播的距离非常短,属于失败的共鸣。而这些对师生双方的互动在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教学过程也产生了很大的负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以上教学特点,为在师生之间实施更好的互动式教学,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真正的实现师生的友好互动,由此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关爱学生,维持师生间的友好、民主、平等关系、并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教师应该心胸宽广,与学生多互动交流,担任学生良师益友的角色。在这样一个友爱、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更好的培养而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课堂组织方式上,可以结合一“一对一”小课、集体课和小组课的优点,运用高师声乐教学特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们相互沟通讨论,有时可以师生换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其创造力。
(三)在教学方法上,及哦啊是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运用提问、讨论法等,使学生避免因特殊的声乐学习和抽象术语而面临似是而非或一叶障目的困境。
(四)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使很多模糊判断的失误减少,从而提高高师声乐中互动式教学的质量。
三、结论
高师声乐教学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是其教学体系中的训练技能的核心部分。作者深度探讨了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包括了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声乐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和交流策略等内容,最后介绍了互动式教学在大学声乐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025.html上一篇: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下一篇:声乐教学法初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