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各民族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的,又在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自己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群众性、娱乐性,感情色彩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承、积淀、交流和创新的重要文化意义。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仅是舞蹈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专业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笔者在对该专业学生多年的舞蹈教学训练中体验到到: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喜爱民族舞蹈的学习,出现动作僵硬、不能领悟各个民族舞蹈的意蕴及动舞蹈语汇的不同特色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受到流行音乐、舞蹈的影响,甚至认为民族舞“土,难看”,不愿意学习的情绪在各个教学班级都存在,尤其男同学更为突出,使得其他同学学习兴趣逐渐缺失,导致学习氛围不浓的状态长期存在。其具体成因分析如下: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该专业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视不足
我国各民族民间舞蹈都具有各自独有的民族文化意义,在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仅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而更深远的是在今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培养幼儿爱国,爱家,树立幼儿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情操。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认为民族舞蹈不易学、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他们认为民族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比重不明显等因素,而出现对该专业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视不足的现象存在。
2.教师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笔者在与承担该专业学生舞蹈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由于课时较少的客观原因,教师们只能够突出各舞蹈动作的学习及训练,对于该舞蹈相关的舞蹈基础理论、创作等方面知识的讲授是不够全面的。那么,让学生在这样 “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中学习,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学习兴趣的缺失。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生机
教师在对该专业学生舞蹈培养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教与学均处于被动的状态,使得课堂教学常常处于教师一遍一遍在前面跳,学生一遍一遍在身后跟学的状态出现。这样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处于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缺乏生机的状态,那必然会导致学习的兴趣的遗失,造成学生学了就忘的后果。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民族文化认识浅薄,缺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各种层面上的文化艺术表现都往往比较浮躁,突出的是现代元素,街舞、机械舞、拉丁舞等等舞蹈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识浅薄使得艺术审美受到这些艺术的冲击,出现了审美偏差,导致缺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阻碍民族舞蹈学习的主动性发挥
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的缺乏。由于一个教师每一次授课要完成对近50个人的指导,这样,相当程度上就制约了教学的进度。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采取课后大量练习进行解决的,但是该专业学生入学前从未有过舞蹈学习的经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导致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形成。
二、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该专业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一方面正确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民间舞蹈都具有各自独有的民族文化意义,在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仅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而更深远的是在今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培养幼儿爱国,爱家,树立幼儿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情操。切不可片面地认为民族舞蹈不易教、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认为民族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比重不明显,而忽视了对该专业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古典音乐、舞蹈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进行欣赏、学习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调整学生普遍存在的审美偏差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学习中国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情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状况,达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舞蹈虽然是肢体表现的艺术,但绝不是达到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要求就可以了。所以,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毅力。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重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教师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而应该把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教育学生。具体为:也以音乐、律动、创编的形式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加工,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青年学生比较喜欢时尚的时尚、外来文化,但对民族文化的摄入和中意程度都是比较缺乏的。教师也可以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多了解民族舞蹈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教育,通过培训、自主交流等方式,增加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将民族舞蹈被动的教学转化为主动的享受教学。 (三)丰富教学内容,遵循教学原则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应该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应用型,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在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同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故此,在对该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组织中,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保正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训练的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在不同舞蹈动作的学习中注意将舞蹈理论知识及与所学习的舞蹈相关的地理、文化、风俗等人文知识适时地进行讲解、渗透;以及将不同舞种在“神”、“形”、“气韵”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讲解及训练;以及能够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西方芭蕾舞、西方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进行一定的了解及对比,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知其所以然”,进而保持住学习的兴趣及毅力,方能够提高教学训练质量,达到对该专业学生舞蹈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
诚然,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舞蹈学习的特殊要求,必要的教学原则一定遵循的,具体为:
1.循序渐进原则
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训练中,要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的学习训练原则,从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及运动规律出发,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内容。
2.全面发展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涵盖的内容很多,不能孤立的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应该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全面性,不论是单一动作或组合的学习以及作品的创编表演都要注意相互渗透,全面考虑。
3.区别对待原则
在对该专业学生全面进行舞蹈学习舞蹈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要讲究区别对待,对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及提出不同的要求,让领悟能力高,学得快的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掌握的同时,也可以发挥他们的骨干力量,帮助指导后进生,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设良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当地民族音乐舞蹈的资源,将其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之中,以帮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训练的目的。具体要求是: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将该专业的学生舞蹈学习及技能培养与当地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相结合结合,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更加熟悉的音乐曲调、内容、形式等元素,则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出发,融入学生所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舞蹈元素,则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更加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彝族舞蹈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们到当地彝族村寨里对当地的风土、民俗进行观察了解,并参与当地彝族人民唱彝歌、跳跺脚的歌舞活动。通过采风以领悟彝族舞蹈的舞蹈语汇、节奏特点、所含意蕴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回到课堂教学中时,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为学生进行彝族舞蹈的创编、表演提供的较好的素材。
(五)创设平台,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它具有极强的展示性、表演性,学生在舞蹈学习后应该给其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否则,学生在没有成就感的体验下,就几乎注定了学生不可能在学习中有真正的收获,也就不会有持续的学习动力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谓的平台,不一定非是要舞台,也可以是某一单元或某一模块学习结束时的汇报考核,也可以是到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助教活动,还可以是到敬老院、孤儿院或是假期社会实践到村镇的公益演出。只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应展示。特别是演出活动的排练中,切不可为了省时省力而专门挑出功底较好,表现力较强的同学来承担演出任务。这样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受挫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六)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目就是要通过舞蹈类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教学训练,最终达到使该专业学生具有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及表现的综合能力。由于培养目标与舞蹈专业学生有所区别,因而该专业学生舞蹈课程的考核也就不能与舞蹈专业学生的考核相等同。只有这样,方能摆脱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了就忘,且无法迁移到实践操作中,进而出现实践操作质量不高的局面。故此,应该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其一,做到不仅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纵向评价,并将二者相结合。其二,重视记录学生参与的不同形式的表演、展示活动的获奖情况,或是舞蹈考级成绩。并按照不同的级别设置加分比例,在期末考核成绩里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这样可以将舞蹈类课程的考核形成网络化的多元化考核评价,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形式自信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的,又在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自己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它不仅具有群众性、娱乐性,感情色彩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承、积淀、交流和创新的重要文化意义。因此,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舞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面对该专业学生由于审美偏差等原因造成的对民族民间舞蹈产生厌学的状态,做为教师,我们切不可任其发展,应该通过转变观念、丰富教学内容、遵循教学原则、创设平台、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和设置,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状态,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038.html下一篇:声乐教学团队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