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以学定教视野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

以学定教视野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文教学是教师基于文本、学情、教学目标的预判,择取与重组文本语言实施教学的过程。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与理解文本语言所呈现的情感、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师生间会产生认识差异,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解决认知差异的过程中,应善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生成→利用(教学)→再生成→再利用(教学)”[1]这一动态的课堂教学演进路线,让语文教学内容贴着学生的思维而流动。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有效推进,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在学情与文本的落差处生成

  教师在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围绕某一篇具体的课文探测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那些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形成了落差。这种落差有两种情况,学生文本阅读的困难和自以为读懂而实际没读懂的地方。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出落差,为学生搭建从“不知”到“知”的“支架”,将文本内容经过教学设计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

  学生文本阅读的困难体现为教学内容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都会精心设计,逐层剖析。但是学生在理解、吸收、内化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阻滞了原有的教学进程。教师必须深究学生即时的需求和学习起点,将学生当下的理解障碍纳入教学,调整教学内容与手段,消除学生与文本的落差。如《老王》一文中“每想起老王,总觉得不安”,“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其中“不安”与“愧怍”的原因学生易理解为作者在文中如“没请他喝杯茶”、“没请他坐坐”等具体的行为。课堂上,我设计了“不幸者的不幸表现在哪里”“杨绛对老王的情感是怎样的”两个问题追问,同时择取卢翎“先生(杨绛)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评语,引导学生理解杨绛在“不安”与“愧怍”中所体现的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

  教师在善于无疑处设疑,扩展文本的张力,在学生认为自己读懂了而实际没读懂的地方着力,消除与文本之间的落差,提高鉴赏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的一个比喻句群:“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读此比喻句群时,比喻本体的暗换,易误解为将盛开的花比做“帆”和“忍俊不禁的笑容”。我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盛开的花还似害羞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同时,将此句标点作了更改并要求学生比较: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两个标点更改,搭建学生理解的“支架”,消除了比喻本体的误解,学生豁然开朗。“帆”本体是蝶翅形的单片花瓣,“忍俊不禁的笑容”是用来比喻那鼓鼓的带缝隙的紫色花衣的。

  二、在文本情境中体验生成

  文本情境的体验,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一,感受不一,但都是真实的、诚恳的内心感悟。学生的体验可分为两类,“一是‘无中生有’,包括一些较‘离谱’的活动,二是‘有上生新’即在原基础上作修改补充,变成一样充满个性色彩的新东西”[2]。

  学生“无中生有”的体验要辨明,纠正其离谱的想法。如在鉴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刚强善良坚贞的美好形象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刘兰芝的自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自杀之前答应府君的婚事更是自私之极。”这一问题在全班引起了反响,也引起了我的重新思考,我决定让大家暂时放下既定的内容,就“刘兰芝是否自私”这一新的生成内容展开讨论。

  教师要将学生“有上生新”的文本体验纳入教学视野,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与分享个性化的“新东西”,生成具有现场感的语文教学内容。下面是笔者在教《孔乙己》一文关于主题体验的节录。

  师:鲁迅写孔乙己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

  师:1919年写这小说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结束多年了,应该还有其他的什么?

  生:告诉人们不要死读书。

  生:揭露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人世悲凉。

  师:是啊,鲁迅也曾经说过,这篇小说表现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生:批评孔乙己的好吃懒做。

  师: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什么?

  生:他的性格、他的遭遇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

  师:鲁迅借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批判了当时冷酷的社会,也批评了孔乙己的性格弱点。所以说,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批评孔乙己的好吃懒做”一句的回答,就主题而言过于肤浅,出乎了我的课前预设,也出乎了其他同学的预料,同学们竟然窃窃私语。我认为,可以将学生观点统一在命运这一主题之下,同时拓展学生关于主题的解读和对自我人生的思考,顺势带出“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什么”的问题。人的命运取决于性格、遭遇与所处的社会,孔乙己的命运与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也密不可分,将教师的课前预设与学生个性化理解融合在一起。

  三、在问题的质疑、释疑中生成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传递是一个分析、解释的过程,学生反馈的客观性与教师预设的主观性会形成矛盾,这些矛盾会催生学生的质疑与讨论。随着质疑与讨论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认识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学生的质疑问难正是创造性的开始。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的质疑问难,而要关注和捕捉学生的偶发问题或见解,纠正其思考和表达的不完善、不周到之处,集中力量攻破疑点,让教学内容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课堂上,教师呈现不同学生的问题与观点,使学生原有的文本体验与他人的个性化体验产生碰撞,让学生在教师的评点与释疑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张新民的课堂教学实录节选。

  师:看见这幅“月下竹柏图”揣想一下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开心。

  生:平静。

  生:坦然。

  生:不对,应该是不平静。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竹柏有投影说明月色很清,月光很亮,确实给人一种静的感觉。但是作者此时身在异乡又被贬。心里不可能宁静!(掌声)。

  师: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静中又突然不静,感情变化很快嘛!(众生笑)这叫什么写法?

  生:反衬。

  教师设置这一问题意在带动学生对苏轼谪居黄州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容应对苦难等情感的理解。学生提出以写“月”之静反映主人公内心的“不静”观点,让课堂教学激起了波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没有断然否定,而是进行追问,催生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分享他人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夜的静谧,月的清朗,人的豁达。

  语文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成的,是一个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理解与体验,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持续生成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成为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的舞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1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