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舞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从人的整体发展过程看,舞蹈对他们的姿态、动作和风度等进行专门的训练,可以改善和矫正身体不良姿态,塑造健美的形体。
(二)舞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能够培养学生豪迈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抒情型舞蹈中,培养优美的情操,舞蹈是一个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舞蹈能够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通过形体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与心灵的共同发展,和谐组合营造了优美的、具有节律感的生命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坚韧意志的培养和训练。在舞蹈训练中为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用动作理论开启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实训体验
1.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舞蹈课程的设置应该以紧紧围绕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教材中赋予学生新的审美、技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全与精的关系。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受大量的舞蹈信息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舞蹈教学通过语言引导的身体训练不能少,语言和训练必定要科学而又准确,尽量要避免伤痛产生的可能性。
2.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舞蹈专业课教学中,通过教师简洁的准确的动作理论提示,引导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感觉及用力方法的学习。 舞蹈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动作实践,有步骤地安排好教学目的。训练动作多以基础动作规格为主,在动作设计上掌握好用节奏、高度,要避免教学上的弯路,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用肢体动作实践舞蹈理论的习惯。教师要讲解动作的规格要求,并且明白动作的道理,建立起学生的舞蹈感觉意识。千百次的练习,必须达到动作意识的完全熟练,学生在了解舞蹈动作的原理之后,能完全配合思想意识的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身体方位、形容词等比较准确和简洁的舞蹈专业术语和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这些要求,直至他们完全掌握。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由于舞蹈专业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参差不齐,艺校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已进行过训练,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校其间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所以,舞蹈的发展基础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把握音乐的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使其通过独立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舞蹈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
(三)重视规范化教学
规范化教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是实现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采用训练法、实习法,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相适应,防止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基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注重创造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 提高艺术修养
舞蹈艺术是审美的最高境界要求欣赏者要具备基本理论知识,要了解不同舞蹈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移动线是演员展示为无限广阔的表现场地,移动线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感体验。平行移动线一般比较平静,斜线移动具有延续和纵深感。曲线移动给人以游移、跳荡和不稳定的活跃感。整齐一律型图案。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画面,最能体现单纯和整齐的美,给人以一种节奏和秩序的审美感觉。掌握平衡对称型图案和调和对比型图案。各种画面具有高与低、动与静、正与反、明与暗的种种对比,能使差异形成统一。
(五)舞蹈教育需更重信息更讲究实用性和全面性
加强人文教育,技能与育人并进。舞蹈技能教育与艺术理解能力教育结合起来。舞蹈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艺术感知与思维力,加强对学生悟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性的特点,教学中要从基本体态慢慢练起,教师应放弃对基本元素训练的过高要求,给予学生总体外形风格的信息。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维、创新、实践,培养学生感知力,同时加强理论与鉴赏课程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窄的特点,创造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机会,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177.html下一篇:设计教学中的评价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