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并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我决定教学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手法。我便以导游的身份,以“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制作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
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旅游胜景区,如果请你作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读,我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终于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且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诵读教学这个基础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文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帮学生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国”,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经历”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的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灵性,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225.html上一篇:思维课堂,让语文教学精彩绽放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适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