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ing plan;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76-02
0 问题的引出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专门人才。所谓技术型人才就是指能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决策,去制定实施方案、工艺流程、检测程序并进行现场运行和管理的人才。围绕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关键就是“够用适度”中的有关“度”的把握问题。“度”低了就变成了以专业理论和技术理论技术为辅,以经验技术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度”高了就变成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将科学原理或学术理论转化为设计、规范与决策的科学型、工程型人才。简单说,技能型人才就是要会去制作和操作,是属于掌握一技之长的匠人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去组织、管理、研究制作、操作以及评价和有能力改进制作和操作的人才,这类专门人才不仅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匠人型人才而且还应该具有产品生产、生产组织、管理及技术推广应用等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1 科学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中不要单方面的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不要盲目的模仿其他本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教授,这样同样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招生规模过度扩张以及软硬件条件不足等多种原因,后一种情况越来越趋于严重,甚至出现了淡化专业理论、专业素质培养,过分依赖企业,过度进行实习、操作等校外教学,一味强调技能培养的现象,出现了过度追求实训教学学时与总学时的比例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内涵,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并准确进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指向和围绕学习者职业能力这个中心。通过对岗位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者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既要培养学习者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又要围绕学习者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作为“工程人”所必须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同时应体现高职教育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特点,对专业培养目标与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研究、计划、安排、实施、总结和提炼,不断优化和整合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服务并围绕职业能力、围绕学习者的岗位和素质要求,尤其着重学习者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妥善处理职业性与学科性、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因此观察一个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要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应用理论的教学安排,从人文素养、基本素质、单项专业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综合考察;要从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的安排、衔接、配合,从能力、素质培养的层次、手段、通道、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从课程的学时安排、考核、评价的设计等方面综合考察,简单的讲就是看素质通道、知识通道、能力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合理,不应简单地看课程的多与少、学时比例的高与低,更要防止一味强调实践教学和只看重岗位能力培养的极端做法。
2 围绕能力和素质要求,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2.1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要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要着重使学习者掌握基本知识,突出学习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说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岗位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所有能力又是完全靠对所学知识的转化,也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这种转化的具体体现,就是学习者实践能力的高低。能力与素质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与中心,也是高职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落脚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职业和能力需要,以“理论课”和“实训课” 构成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以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推手,推动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在课程体系设计和编制授课计划、教学方案时,应围绕专业要求,突出实现必备知识、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教育与实践之间建立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上我们要把教的重点转移到对学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教育引导上,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同时把考察的重点转移到对学习者的必备知识考核、职业能力和素质考核上来。 2.2 改变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提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能力。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学习者最大程度的获取知识为目的,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自主地、创造性地主动去获取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在组织、实施、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还尚不成熟,实际上在实训教学中,学习者可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素质,这些都是理论课教学无法实现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着重于实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围绕能力与素质培养,广泛应用观摩、参观式、模仿训练式、角色扮演式、仿真模拟式、角色扮演和仿真模拟有机结合式、生产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有两种的方式,一种“工”是到相关企业进行教学和实践,一种“工”应该是学院自身组织和安排的技能和能力训练教学。工学结合不仅仅是指到企业去、到现场去,校内的工种操作实训、模拟、仿真实训都属于工学结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在工学结合上学校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存在根本的差别,目前条件下高职学院靠自身的努力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以及真正实现校企双赢还很困难。并且在工学结合中大多学习者尚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动手实践参与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资源投入,再加上安全、技术保密、学生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企业很难让学生从事关键岗位工作,更多的只是见习、帮忙、参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学院一方面应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既能为学习者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是教师实践锻炼、产学研结合平台;一方面高职学院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练好“内功”,将单项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放在学院进行,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后再到企业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这样更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更容易受企业的欢迎。
2.3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和检验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和识别的过程,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跟踪、调整,影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如何构建能力评价体系、如何进行能力评价,目前在高职院校有很多的认识和做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深入的研究以后,我们认为知识是形成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阶梯或载体,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种层次的教育,扎实和必须的理论功底、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都是教育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对高职学生而言,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实现职业能力目标,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依存又有其各自的独立性,两者不能完全剥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学生从事某种岗位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能力评价要素不仅要考虑职业能力本身,还应对与能力相关的知识进行评价。同时,针对高职教学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期末一张试卷”给学习者成绩的做法,变单一的课程考试为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标准,对学习者从必备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根据不同能力和知识要求,采用考试、考查、实际操作、验算、编写、识读、制作、表达、组织等多种方式对学习者的能力和素质评价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在所给出的学习者成绩中应该含有较大的能力和素质考核比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36248.html上一篇:党校教学管理的思考与研究
下一篇: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